研究:台灣兒童1/3有精神疾病 3.1%有自殺念頭

台灣全國性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首次進行研究發現,有近1/3的兒童有精神疾病需專業評估及協助,且有3.1%的兒童(即每10萬名兒童有3100名)6個月內有自殺的念頭。

這項研究是由衛福部委託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高淑芬進行調查,調查抽樣以分布在19個縣市城鄉區域,選出69所學校、1萬122名學童進行調查分析,其中4816名學童(包括三年級1352名、五年級1297名、七年級2167名),在家長及本人同意下進行臨床診斷會談。
 
研究方向以兒童發展、情緒和行為呈現做調查分析,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立反抗症、行為規範障礙症、自閉症、情感性疾患、持續性憂鬱症、憂鬱症、焦慮症、特定畏懼症、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等。

研究分析結果得到了驚人的數據,兒童精神疾患陽性診斷加權終生盛行率32.3%,目前盛行率28.7%;兒童有自殺念頭的終身盛行率7.9%、6個月的盛行率為3.1%,也就是全國有近1/3的兒童有精神方面問題,而自殺念頭比例3.1%相當高;依盛行率的排序而言,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最高,特定畏懼症次之,再其次為夢魘睡眠疾患、焦慮症、對立反抗障礙症、自閉症等。此外,兒童自殺計畫終生盛行率有3.6%、6個月盛行率1.6%、自殺行為則分別為0.7%、0.3%。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表示,調查結果以10萬人來說,6個月內有300名兒童曾有自殺行為,有1600名有自殺計畫,有3100名曾有自殺念頭,在家庭社經地位較低且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兒童更形明顯。

高淑芬表示,此項研究和歐美調查結果相似,台灣學童的精神疾患並不在少數,但健保資料庫顯示,仍有很多兒童並未獲得應有的診斷治療。高淑芬指出,國內政府目前只重視兒童的生理問題,卻忽略兒童心理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強調兒童的精神疾患評估和治療應及早開始,政府應積極建構孩子快樂成長的空間,發展正向情緒和舒壓訓練,建立兒童的健康人格。【記者 黃艾耆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