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日簽署經濟夥伴協議 抗川普保護主義

歷經4年多談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洲委員長容克6日在布魯塞爾正式簽署「歐日經濟夥伴協議」(EPA),將逐步廢除逾95%貿易項目的關稅 ,並成為占全球GDP近3成的自由貿易圈,規模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相當。

容克指出,透過這項協議向世界傳遞一個強烈訊息,我們支持開放及公平的貿易,如同我們所知的,保護主義並不能提供保護。歐洲議會議員卡斯巴里則表示,歐盟和日本正在扮演領導角色,推動自由貿易而非保護主義;這是對美國總統川普政策的回答,我們相信蓋橋比蓋牆更有效率。

日相安倍晉三也指出,這項協議讓歐日雙方雙贏,並希望能鼓舞「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11個簽約國及早落實TPP協議。

EPA談判始於2013年4月,過去4年,因開放汽車產業及農產品陷入僵局。但在川普高舉保護主義、簽署美國退出TPP的行政命令以及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協定談判觸礁後,促使歐日雙方達成加速EPA談判的共識,並在汽車產業及農產品問題上有所讓步。

根據EPA內容,日本進口歐盟的汽車將在7年內逐步取消關稅,日本進口歐盟的近9%汽車零組件在EPA生效後立即取消關稅;歐盟進口日本的起司將在15年內逐步取消關稅,歐盟進口日本的巧克力及義大利麵等加工食品,將在10年內取消關稅。

對於日歐簽EPA是否衝擊台灣產業,經長李世光認為,日歐對台貿易以資通訊產品居多,但因「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資訊科技協定」(I T A)早已生效,銷往兩地的台灣產品均零關稅,整體影響不大。目前看來,僅汽車零組件產業可能受影響,但由於屬性與日本產業互補,也可能有正面收益,將持續關注,並與業者保持聯繫及提供協助。

而南韓於2011年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2016年歐盟對南韓撤除關稅,使得韓國車在歐洲境內的占比從2009年的4.1%提高至6.3%,日本車則因課徵10%關稅,市占率由13.1%降至12.7%。據歐盟官員表示,EPA最終協議可望在年底完成,預計最快2019年正式生效。在EPA生效後,原本因FTA而受影響的日系汽車銷售將可望止跌回升。【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