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風波不斷,近期又面對妨礙司法公正以及向俄羅斯洩漏機密的指控。但19日起展開上任後首次出訪,在9天的行程中,他馬不停蹄的先後拜訪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拜訪教宗後,又在布魯塞爾出席北約組織會議,最後又趕赴義大利參加G7高峰會議。
川普本人對此次出訪十分滿意,並表示此次出訪如同揮出全壘打一般。在某些方面,川普此次出訪的確帶來一些好消息,他首站出訪沙國,雖媒體將焦點擺在川普疑似屈膝低頭讓身高較矮的沙國國王沙爾曼為他掛上勳章及第一夫人梅蘭妮亞未帶頭巾等事上,但沙國也奉上千億美元軍購和投資交易協議的大禮,同時包括波音、私募基金龍頭之一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也與沙國簽訂多項投資意向協定,預計可帶動十萬個工作機會。川普也在與中東多國領袖會議中重申消滅極端組織ISIS的決心,川普沙國行可謂收穫頗豐。
外界認為川普正快速修正原先對伊斯蘭世界敵對態度,川普就任後曾發出了90天內禁止7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美國的禁令。藉由此次訪問沙國及與中東諸國領袖會中的演說,重新修正競選時對穆斯林仇視的形象,並與中東諸國修好。此次訪問沙國也打破自雷根上任以來,美國總統都以加拿大或墨西哥為首站出訪的慣例。也顯見川普團隊調整了對國際事務的態度。
川普第二站是以色列,也是川普訪問最重要的行程之一。在週一從沙國歷史性的直飛以色列後,川普向以色列政府明確表示希望以巴之間能再度進行會談,也希望阻止伊朗的威脅。川普訪問以色列期間除會見以色列總理外,也會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以色列總理尼坦亞胡認為川普的訪問可能成為「通往和解、和平之路的歷史性里程碑」,並回應說,以色列也同樣致力於和平,並「向包括巴勒斯坦人在內的所有的鄰國伸出了和平之手」。同時川普也成為首位拜訪哭牆的美國總統,雖外界對川普到底能對以巴問題有多大幫助感到懷疑,然以川普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多少還是讓人有些期望。
但當川普抵達歐洲時其角色可謂截然不同,川普出席北約會議時,各成員國原希望能聽到川普對北約組織的支持,及對俄羅斯近來動作加以譴責。然令27國領導人大失所望的是,川普反批各國不肯調整軍事預算,占盡美國便宜,並要求各國應負擔軍費,口氣儼如債主一般。北約組織在2014年時達成協議,各成員國軍事預算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需到2%,但目前只有美國、希臘、英國、愛沙尼亞與波蘭5國達到此一標準。
川普在選舉期間便曾抨擊北約組織各成員國不出錢出力,占盡美國人便宜,而且批評面對極端恐怖組織沒有太多幫助。雖川普上任後曾先後派副總統彭斯、國務卿提勒森及國防部長馬提斯等重要官員出訪歐洲諸國,然北約會議上川普未重申美國政府將繼續遵守「北大西洋公約」最關鍵的第5條集體自衛權-即對北約任何一個成員國發動攻擊,將被視為是對北約所有國家發動攻擊,各成員國藉此成為一生命共同體,讓德、法等國深陷不安;尤其是在川普疑似洩漏情報給俄羅斯官員事件爆發後,更讓西歐諸國對於川普與俄羅斯看似親密的關係更感憂心。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25日與川普會談之後表示,雙方對於俄羅斯問題恐怕還有不少歧見。
川普在隨後的G7高峰會議中表示對「巴黎氣候協定」要再考慮,川普在大選期間多次揚言要退出此協議,並認為全球暖化議題是假議題,儘管德國總理梅克爾、義大利總理簡提洛尼等多次勸說川普遵守現有氣候多邊機制協議,規定溫室氣體減碳目標,但川普反應冷淡,不願在氣候問題上做出讓步。梅克爾也提到G7峰會就巴黎氣候協定的討論非常令人不滿意,唯獨川普不願重申支持立場,並推文稱「下週會做出決定」。
德國總理梅克爾28日在慕尼黑的選舉造勢活動中表示,在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歐洲已經無法再完全依靠英國和美國,必須「為自己的命運而奮鬥,為身為歐洲人贏得尊嚴」。梅克爾並稱與法國新任總統馬克宏建立良好的德法關係為德國當前外交重心。「只有歐洲表現得好,德國才能表現得好」梅克爾這樣表示。
政治觀察家認為梅克爾鮮有如此直接挑明批評盟邦,而她這次非比尋常的公開談話,讓她的支持度更加穩固,尤其在英美兩國的政府態度趨於保守下,確保歐盟的穩定及團結成為德國當前首要目標。
外界認為川普在會議期間堅持「美國優先」政策,明顯的反射出美國與歐洲國家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川普在美國優先的政策下,致力保護國內產業及工作機會,並對於維持世界警察的角色似乎興趣缺缺,且認為這些花費鉅資的行動效益不彰,而應將資源放在國內建設上。同時對於享有鉅額貿易順差的國家如德國則表示出較不友善的態度,而綠能環保及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也不被川普所重視。也因此川普遭外界批評其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色彩過重,大大影響美國國際影響力。加上英國脫歐現象發酵,一股反全球化風潮漸起,讓歐洲領導人不禁感到憂心。【記者 林宜然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