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礎建設 5方向帶動整體經濟成長潛能

政府推動兆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行政院20日召開記者會,先行公布計畫願景及目標概要,規畫為綠能、數位、軌道、城鄉、水環境等五大項,並說明其中「水環境」與「綠能」二項建設。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表示,近年國內投資動能不足,政府部門與公營事業投資均呈負成長,公共建設經費自97年達高峰後,也逐年下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6-2017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基礎建設競爭力全球排名第13名,落後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國,仍有大幅成長空間。在各國網路整備度部分,2016年WEF評比我國排名19,落後星、韓、日、港等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因此我國基礎建設與網路建設都需強化。

陳添枝表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建構安全便捷的軌道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水環境建設、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加強區域均衡的城鄉建設等五個項目,計畫目標是未來30年台灣經濟發展需求。未來政府將帶頭強化投資動能,帶動整體經濟成長潛能。

在綠能建設方面,目前我國以太陽光電、風力發電,以及沙崙綠能科學城為主要發展項目,政府將盤整相關法規及建置單一窗口,吸引國內外投資。估計10年整體能源國內外產業額投資可達3兆元;其中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預估可帶動約1.8兆元國內外投資。

經濟部長李世光表示,綠能建設以環境永續為主要目標,包括建置「太陽光電技術平台2年推動計畫」,以2025年累積設置太陽光電20GW(17GW地面型、3GW屋頂型)為目標量。風力發電以2025年累積設置4.2GW(1.2GW陸域、3GW離岸)為目標;實質建設包括組裝及離岸風電船隻建造的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以及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

國營事業部分,台電目前正在盤整綠電相關電網設施,過去電網多偏重於人口稠密地區,由於未來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將設置在較偏遠地區,因此設置電網也是此次建設重點之一;針對離岸風電所需的港口與碼頭設施,此次也將一起整併。希望台灣的綠能建設除符合國內需求外,更成為亞洲綠能重要的生產基地。

在水環境部分,「水與發展」目標是不缺水、喝好水,包括水庫清淤與再生水課題;「水與安全」目標是不淹水;「水與環境」目標是親水,親近人與水之間的關係。「水與發展」部分,目標是創造水源、資源永續;增供常態供水100萬噸/日,緊急時備援供水200萬噸/日。實質建設包括:烏溪鳥嘴潭人工湖計畫、伏流水開發工程、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工程以及天花湖生態水庫工程等。「水與環境」部分,推動88處河川環境景觀及棲地營造、水環境親水空間營造420公頃。實質建設包括: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加強無自來水地區供水改善計畫、離島地區供水改善計畫第2期等。【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