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年好運到」版印年畫國美館登場

國立臺灣美術館即日起至3月12日止在203-205展覽室推出第32屆版印年畫「吉年好運到─雞年年畫特展」,農曆初二(29日)並配合展覽推出新年活動「吉啼舞春賀新年」,歡迎民眾前往欣賞精緻卓越的版印年畫創作。

文化部梁永斐司長表示,今年適逢雞年,雞在生活中時常可見,牠也象徵一家團圓、和樂融融,在藝術作品的表現往往充滿喜樂,代表和諧與傳承,期待今年度的特展能帶給民眾圓滿的好年。

國美館館長蕭宗煌則指出,版印年畫自民國74年開始至今已培養6千多位參賽者、250多位首獎與委託創作藝術家,累計32屆共印製超過50萬張版印年畫,在臺灣及世界各地流通,不但傳承臺灣獨特的民俗藝術,同時開創臺灣春節一項新的傳統。

此外,評審委員國美館前館長黃才郎還提到,臺灣的版畫藝術家結合民俗藝術與美術教育,32年來創作不輟,在帶動家庭美育的推廣上功不可沒,期許未來有更多的參與。

本屆送件的作品,版種含括凸、凹、平、孔、併用與數位版等,呈現技法的多樣性。參加競賽的創作者年齡從10歲至71歲,而30歲以下佔6成之多,可見版畫藝術的推廣成效卓著,吸引各個年齡層的創作者共襄盛舉。

此次展出82件作品,包含2件委託創作、由參加徵件的289件作品中所遴選出的6件首獎、10件優選、20件入選與44件推薦作品。

委託創作作品出自賴純純教授與張栢烟教授,作品均採用絹印技法。賴純純教授的作品〈一鳴驚人〉主角是羽色艷麗與充滿朝氣的公雞,背景襯以旭日東昇,用飽滿的鳴叫聲灌注滿滿能量,隱含「吉利」 與「起家」的概念。而張栢烟教授的作品〈吉年好運到〉則以表現性強烈的筆觸描繪構圖,象徵佳偶天成、鵲鳥報喜與多子多洪福等祥瑞氛圍,希望能讓雞年好運到,也展望未來的社會脫離少子化以及經濟穩定。

6件首獎作品在技法和題材上各有特色,既呈現年畫傳統的民俗意涵,又有新時代新風貌。林淑芬的倂用版〈全家福〉,凹版呈現雞毛的細膩,凸版顯現疊色的變化,並以喜洋洋的紅色來表現過年的喜氣。陳宣安的平版作品〈家圓國圓事事圓〉,以公雞保護著家人及母雞溫柔看著玩耍的小雞,象徵一家和樂融融團圓迎接新的一年。范銓祐的數位版〈吉啼舞春〉,以雄偉的公雞啼叫,搭配燦爛的陽光,啼舞春風。金昱慈的木版〈知福富足〉以白雞為主角,黑雞為配角,並以稻米象徵豐收富足,感恩所擁有的一切。蔡宗翰的平版〈鳳迎豐年〉,以百鳥之王鳳凰,配上臺灣特有的花布圖案及包圍物饒豐收的農業臺灣,祈求花開富貴萬物豐收。楊紋瑜的倂用版〈鳴春〉,以猴子點燃爆竹辭舊迎新與公雞鳴啼為新的一年揭開序幕,搭配象徵富貴有餘的背景畫面,迎春納福大吉大利。相關活動訊息可至網站: www.ntmofa.gov.tw查詢。【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