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走貶 表現為22年最差

2016年接近尾聲,截至目前,今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約5.6%,是第3年下跌,並創逾8年新低紀錄,表現更是22年以來最差;尤其今年10月起人民幣兌美元跌勢加速,統計11月至今貶值已1.94%。

外電報導,早在今年初全球金融風暴有捲土重來的威脅時,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已有貶值的共識;匯銀人士指出,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後,美元需求明顯增溫(美元指數站上103點),中長線人民幣資金面仍持續呈流出,明年川普上台後,人民幣還需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考驗,人民幣面對複雜局勢也將更甚今年。

據路透社日前調查顯示,多數機構幾乎一面倒地看貶人民幣,差別只在貶值幅度不同。倫敦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外匯管理部認為,美元上漲同時人民幣將繼續走軟,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報6.90,而三個月遠匯已到7.0,因此2017年接近7.25亦不足為奇。至於銀行業則表示,美國及歐洲大型投資人過去一個月大舉押注人民幣兌美元選擇權,行權價落在7.25至8.00元。

高盛在上月也預估,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將貶至7.30。中國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稻葵也認為,需嚴防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幅,若超過5%,人民幣兌美元將到7.35,這是一個臨界點,突破後果不堪設想。

人民幣貶值造成的最直接、最大的影響即為資金外流。倘若資金外流加速,中國央行則必須拋售外匯儲備以維持人民幣利率,因而造成外匯儲備巨額流失;截至11月底中國外滙儲備餘額降至30,516億美元,是5年半新低,較2014年6月高峰減少逾9,400億美元。

資金外流也將引發流動性緊張,但中國央行難以利用降準進行「放水」,因為降準會引發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反而會促使更多資金外流。央行因此也只能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也就是透過指定交易商「放水」,以降低資本外流的風險。

據摩根大通稱,中國央行以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放水,其金額已高達6萬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被銀行及金融機構包裝成財富管理、債券、信託產品等槓桿投資商品,大量資金流入市場炒作,資產價格急升、已危及金融市場的穩定。最近中國央行就開始去槓桿,收緊境內資金,也就造成中國股市、樓市及債市大幅波動。【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