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響應世界高血壓日 2025年高血壓的最新防治之道

高血壓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又稱作「沉默殺手」, 是因常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患病,或者未接受適當治療,長期下來的損害導致血管與器官出現合併症,甚至失去生命。高血壓在世界各地的盛行率仍持續偏高,根據統計,全球13億人罹患高血壓,但只有1/5有得到良好控制,控制不良的病患中,每年有1% (一千萬人)死於高血壓併發症。2023年台灣十大死因亦多與高血壓息息相關,若能妥善控制血壓,幾乎可以減少1/3到1/2併發症。

世界高血壓日(World Hypertension Day)是每年 5月17日舉行的一個國際性健康宣導日,由世界高血壓聯盟(World Hypertension League, WHL)於2005年首次發起,目的是提高全球對高血壓的認識與重視。鼓勵民眾定期量血壓、及早發現與控制,以減少因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例如心臟病、中風與腎臟病等。

2025(今)年世界高血壓日的主題是:「準確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Measure Your Blood Pressure Accurately, Control It, Live Longer!),重點仍在有無準確量血壓。

高血壓的定義是:收縮壓(SP)或舒張壓(DP)升高。目前全球公認最新的診斷標準為:≦120/ 80mmHg為正常血壓,≧130/80mmHg即為高血壓。二者之間為高血壓前期,必須留意。高血壓的治療目標為降低血壓到安全值130/80以下。

影響血壓測量數值的因素很多,個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需有覺察,有問題才能即時就醫,已經接受治療者也需配合醫囑,關心自身血壓狀況,應採用722法則可避免量錯: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晚兩次,每次2遍、間隔一分鐘、取平均值。測量血壓前30分鐘前不抽煙、不喝酒或咖啡、不憋尿,以安靜坐下休息五分鐘再量;測量時不捲衣袖、不要說話。也要注意血壓計本身是否一年有校正一次。

高血壓可分類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前者佔90~95%、後者佔5~10%,初步診斷血壓高的病人必須排除是其他疾病如腎臟病、內分泌疾病、藥物副作用等造成。與原發性高血壓相關者為遺傳、年齡、高鹽飲食、缺乏運動、肥胖、壓力、緊張、煙酒、睡眠不足等。

由於原發性高血壓與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有莫大的關係,都市化、飲食西化、久坐、肥胖等生活型態改變是關鍵。所以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更重要,其次才是按時服用正規醫師開立的藥物。

飲食習慣的調整與藥物治療相輔相乘,透過調整飲食,可以有效幫助降低血壓、減少藥物劑量,妥善的飲食習慣甚至可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原則上,應攝取高纖、低油、低糖、低鹽、優良蛋白質、全穀類,及充足的水分,並減少攝取各種加工食品。就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食材予以多樣化,即可攝取足夠的營養,即可不需額外花錢購買所謂的健康食品。

高血壓患者生活及工作亦需調整,勿讓自己過勞或壓力過大,工作中間適度休息,夜晚睡眠時間充足,讓身心能真正的恢復疲勞。週末或休假時,藉由運動或學習新事物,來舒發身心壓力。

情緒的控管也有幫助血壓的控制。情緒、個性本身不一定直接造成慢性高血壓,但長期的壓力、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會透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影響血壓調節,對高血壓的發生與惡化都具有潛在影響。緊張、生氣、焦慮時,身體會進入「戰或逃」狀態,短期因自主神經亢奮,壓力賀爾蒙(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糖也上升。長期壓力則會促使腎上腺增加分泌皮質醇,導致慢性血壓與血糖上升。

情緒低落時容易飲食失控、酗酒、吸菸、懶散、憤懣。憂鬱症雖未必升高血壓,但因作息失常、失去活力,間接影響血壓控制。個性及脾氣常造成人際關係緊張,學習放下可避免失控。也可藉由安靜坐著、閉目養神,放鬆身體、暫停思考、緩緩深呼吸,可減輕交感神經張力,有助降低血壓與心率。或者外出散步散心,藉由視覺、聽覺、嗅覺,接受新鮮的刺激來轉移注意力,安撫自心。若自己無法調適,也要懂得要尋求真正良好的心理支持,接受正向能量的交流及開導,方可平衡及舒發情緒,避免因壓力累積而傷了元氣,有礙健康。

目前有許多口服藥可以用來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應由專業醫師診斷及開立,病人必須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家屬也應留意,尤其長輩是否吃對劑量,吃不夠無法降壓,吃太多則降太低容易昏倒。其實在門診追踪時,病人應誠實告訴醫師服藥的情形及反應,不可隱瞞,才能讓醫師跟據情況調整藥物。另外,坊間有太多健康食品廣告,誘惑民眾只要吃這些產品,不必改變任何生活或飲食習慣即可控制高血壓,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大眾應該要留意。

生病或高血壓一定有原因,找出自己生病的原因,勇敢面對及學習改變,才是治本之道。長期留意及控制血壓變化,在家每天量血壓,是維護自身健康最基礎、最簡單、最方便的方法,每個人在家裏即可知道控制是否得宜。

鄰國日本,特別把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腎病,甚至癌症等慢性病,更名為「生活習慣病」,強調人人應從小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使用772法則正確的測量血壓,若察覺身體異常時亦可量血壓,了解當下狀況,若有血壓異常問題,可即時就醫,最重要的,則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自己,不緊張、不憂慮、不生氣,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情緒控管、心理衛生、藥物控制等著手治療,以保衛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