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夏天,全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溫。7月22日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數據顯示,這天的氣溫打破了所有歷史紀錄。而7月21日和23日的溫度也不遑多讓,接連創下新高。這些極端高溫不是偶然,而是人類活動所致溫室氣體排放所引發的氣候變化的明證。隨著地球日益升溫,我們正處於一個緊迫的轉折點,面臨著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重大挑戰。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速度驚人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 全球監測實驗室的年度報告,2023 年全球平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 419.3 ppm,創下歷史新高。2022 年至 2023 年間的增幅為 2.8 ppm,這是連續第 12 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超過 2 ppm。在夏威夷的莫納羅亞觀測站於 1958 年開始觀測二氧化碳濃度時,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315 ppm,直到2023 年的年均二氧化碳濃度已達 421.08 ppm。如今的二氧化碳濃度比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高。事實上,上一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如此之高,大約是發生在300萬年前,當時全球表面溫度比前工業時期高出攝氏2.5至4度。海平面比1900年時至少高出約5公尺,甚至可能高達25公尺。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原因
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主要是因為人們燃燒化石燃料。像煤和石油這樣的化石燃料是數百萬年前,植物藉由光合作用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而將其深藏於地層中,但是,人類在短短幾百年內將這些碳重新釋放到大氣中。自20世紀中葉以來,每年因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排放量每年都在增加,從1960年代每年接近110億噸的二氧化碳增加到2023年估計的366億噸。在1960年代,全球大氣二氧化碳的年增長率大約是每年0.8 ppm。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中,年增長率增加了三倍,在2010年代達到每年2.4 ppm。過去60年間大氣二氧化碳的年增長率約為以前自然增長率的100倍。
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溫室氣體,它能吸收和釋放熱量,與氧氣或氮氣不同,溫室氣體吸收從地球表面輻射出的熱量,並將其向各個方向重新釋放。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自然溫室效應將過於微弱,無法使全球平均表面溫度保持在冰點以上,就沒有現在美麗的地球生態,然而如果大氣中增加過多的二氧化碳,增強自然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就會破甚至毀滅地球生態。根據NOAA全球監測實驗室的觀測,2021年僅二氧化碳就占了所有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總加熱效應的大約三分之二。
大氣中二氧化碳對海洋的衝擊
二氧化碳在地球系統中扮演另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它能與水分子反應,生成碳酸,降低海洋的pH值。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海洋表層水的pH值已從8.21降至8.10,這種pH值的下降被稱為海洋酸化,已逐漸加大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如果全球能源需求繼續快速增長,而且我們仍然通過化石燃料來滿足需求,到本世紀末,人類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達到750億噸或更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可能達到800 ppm或更高,這種情況在地球上近5000萬年來從未出現過。
海洋酸化已經對許多海洋物種造成影響,尤其是那些通過將海水中的鈣和碳酸鹽結合來製造硬殼和骨骼的生物,如牡蠣和珊瑚。然而,隨著海洋酸化的加劇,碳酸根離子會與過量的氫離子結合,導致可用的碳酸根離子數量減少,碳酸根離子的供應就會變得不足。如果pH值過低,硬殼和骨骼甚至可能開始溶解。海洋化學變化也會影響非鈣化生物的行為,例如小丑魚等一些魚類,在酸性水域中的捕食者探測能力會降低。pH值下降也會影響幼小小丑魚尋找適合棲息地的能力,當這些生物面臨風險時,整個食物鏈也可能會受到威脅。
面對地球暖化,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的事
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減少個人碳排放,還能通過集體行動對全球環境產生積極影響。每個人的努力都至關重要,共同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是每個人的責任。
- 減少開車:汽車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選擇步行、騎自行車或用公共交通工具來代替短途駕車。如果需要開車,可以考慮換用電動車,並定期保養車輛以保持其能源效率。
- 減少肉類消費: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減少肉類和乳製品的消費是降低環境影響的有效方法。選擇本地生產的食物也有助於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
- 減少飛行:飛機運行依賴化石燃料,飛行排放的碳量巨大。考慮使用火車或其他地面交通工具來代替短途飛行,並盡可能減少飛行次數。疫情期間的經驗也證實,許多商務會議可以通過線上方式進行,從而減少飛行需求 。
- 改用綠色能源:選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供應商可以顯著減少家庭碳足跡。同時,減少能源消耗,例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也有助於節能減排。
- 支持政策變革:與當地和國家的政治代表溝通,表達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並支持更嚴格的環保法規。積極參與社區和全球的環保運動,共同推動政策的改變。
- 保持知識更新:利用網路資源和應用程序,例如聯合國的活動,反思自己的環保行為並了解更多減少碳排放的方法。這些平台提供了日常提示和習慣追蹤工具,幫助個人持續改進。
結語
今年七月的極端高溫再次警示我們,全球氣候變化已經進入關鍵時刻。這些破紀錄的高溫反映出人類活動,尤其是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系統造成了深遠而嚴重的影響。儘管人們已設立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但實現這一目標的道路仍然漫長且艱難。面對這些挑戰,每個人都可以採取行動減少碳排放,從而對全球環境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應該減少駕車、降低肉類消費、減少飛行、選擇綠色能源、支持環保政策改革,並保持知識更新,這些個人和集體的努力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措施。只有通過共同致力於減少碳排放,才能有效緩解全球暖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