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線主管的生存術 - 挺過AI焦慮與全球變局下的職場危機!

 

當影響全球的AI科技大戰方酣,震撼各國的「關(稅)刀」,又再掀起風暴,許多專家指出,2025年不但是經濟蕭條元年,2026年局勢更不容樂觀。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最重要的一環,也無法置身其外。面對國際間不斷改寫的遊戲規則,各行各業該如何因應?而企業結合 AI 技術的趨勢也陸續從實驗室走進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不僅上班族擔心飯碗被搶,不少企業也將面臨淘汰危機!如何在這場前所未見的世紀大變局,找到解方?從老闆、工程師到國際業務,幾位第一線主管首次分享自己的職場生存術。

【AI焦慮對策】科技業主管:不懂GPT,也要懂人心

“要在高壓、快速變動的科技職場中保持穩定,不只靠意志,更需要一套身心平衡的方法。”
2025 年,AI人工智慧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數據,而是走入生活,成為改變職場生態的關鍵力量。在這個趨勢下,臉書的母公司Meta 宣布裁員5%,相當於約3,600 個職缺消失。在全球陷入AI焦慮時,上市科技業主管蔡雅清認為,AI雖然強大,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管理者不能只做技術追趕者,更要成為信任與理解的橋樑。

蔡雅清在科學園區工作,負責生產線大量資料的即時處理。這不僅要求程式技術,還包括理解上下游系統、通盤掌握全局的能力。AI工具崛起後,她注意到年輕人依賴程度極高,但也逐漸失去對技術本質的掌握。

「新人寫得出來(程式碼),但不會排除問題;資深的看得懂,但不願碰新技術。」這種跨世代斷裂讓她開始思考,技術之外還要懂人的焦慮。面對技術焦慮,蔡雅清不選擇責備,而是轉向共學。「我和他們一起看教學影片、學用GPT,不只為了跟上技術,也為了讓團隊不分裂。」蔡雅清轉而帶動團隊一起學習,形成共同成長的氛圍。她還觀察到,AI雖然強大,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AI不會問你今天心情好不好,不會知道你為什麼卡住。這是人的功課,不是機器的事。」她強調。

這些充滿人性的洞察,其實來自於自身的經歷。生活之於蔡雅清並非一帆風順。數年前因視神經壓迫一度短暫失明,手術後重返職場,身心壓力讓她重新思考工作與人生關係的理解。「我學會不再逼自己追求完美。」她不再把所有下班時間拿來鑽研新知,而是學會在家庭、健康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在她眼中,程式語言日新月異,但系統的核心始終來自使用者的需求。她認為,真正重要的不是寫程式的速度,而是能否看懂需求背後的「為什麼」。蔡雅清透過練太極門氣功與打坐,練習讓自己沉澱思緒,從中思考出真正的解法。要在高壓、快速變動的科技職場中保持穩定,不只靠意志,更需要一套身心平衡的方法。「很多靈感,其實是在打坐時浮現的。」多年來,她持續練功,不但讓她在身體上維持良好的體力,也幫助她在沉靜中找回專注。

【創業焦慮對策】IC設計師靠定氣、定心的功夫,成功重返創業戰場

“不是每個人都要很強,但團隊裡只要有幾個人做得很好,就能帶動整體。”
全球經濟正被空前的貿易緊張與地緣政治危機推向新一輪不確定性,也對全球產業鏈造成巨大影響。曾在創業過程中遭遇金融海嘯重擊的IC設計主管陳順雄表示:IC設計就像一場橄欖球比賽,個人不一定最強,但只要團隊彼此連結緊密,就能一起撐過最強的對手。「如果大家做事都是秉持從良心出發,就會互相幫忙、願意承擔。而且這樣的文化自然會吸引對技術有熱情的人留下來。」這也是他在歷經金融海嘯、創業失敗後,能夠成功重返戰場的方法之一。

全球科技戰開打多年,在IC設計業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晶片早已不只是產品,更是國力的展現與國家安全戰略的延伸與激烈的競爭。面對AI、大數據與物聯網的技術飛快進步,IC設計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人生道路,尤其對曾在創業戰場摔過跤的人而言,如何敞開心胸,逆轉困境再出發,絕對是一大挑戰。

陳順雄坦言,十幾年前,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師同仁離開穩定的職位,滿懷熱情投入創業夢。「我們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就敢衝,覺得只要肯努力、肯打拼、有熱情,就能做出一番事業。」他笑說:「結果被現實修理得體無完膚,『電得金閃閃』。」創業失敗後,他身心俱疲,自信幾乎歸零。直到一位學長輕輕一句話:「來練功,不用多說,先讓心靜下來。」基於對學長的信任,讓他踏入太極門道館,開始每日打坐、練氣與調息。

「這條路不是快速有效的解方,但它讓我穩住了內在。」IC設計節奏極快,而時間與決策卻是一把雙刃劍,他的角色又必須兼顧技術與管理,沒有心理韌性很難撐下來。練功時靜下來的那一刻的氣定與心定,讓他能在混亂之中保持清明。「有時候坐下來,透過呼吸來靜心,一呼一吸之間,就知道該怎麼做了。」他認為團隊合作很重要。團隊合作,其實也是一種「價值選擇」的過程,如果彼此理念不同,就算是共同的利益終究也難以一致;他把師父洪道子博士多年來倡導的良心文化融入公司文化中,不僅提高員工向心力和責任感,無形中也吸引對技術有熱情的人留下來,這也是公司的競爭優勢之一。

如今,陳順雄帶領南部IC設計團隊投入AI與IoT整合晶片研發。他不再僅是追求速度第一,而是學會與壓力共處且步步踏實穩健。「每當內在穩了、心定了,決策就清晰。」而這份穩定,來自於平日練功的累積,也來自於面對挫折後仍選擇相信的那份良心。「創業失敗、金融海嘯,那段時間我跌跌撞撞。但因為在太極門練氣修改自心,才有心力再站起來。」他語氣平靜卻堅定「這不是玄學,而是一種方向。」。

【關稅焦慮對策】關鍵時刻的定力與思考力,業務經理轉型國際談判官

“機會,是留給勇敢說好的人。”
當中美貿易戰延燒,受到關稅壁壘和供應鏈重組的雙重衝擊,不僅企業樂觀指數跌到低點,《富爸爸》一書作者更擔心全球會陷入「大蕭條」危機。受到波及的全球供應鏈,也將面臨破壞與重組的壓力;而國際稽核與反傾銷調查,頓時成為所有製造業者的夢魘。

對台灣來說,這其實並非頭一遭。2014年,美國商務部對部分產業啟動反傾銷調查,一家台灣中型製造業突然收到來自美方的正式英文公文,要求限期回覆報告並接受實地稽核。全公司一陣驚慌,沒有人知道該怎麼應對。當時任職業務經理的鄭文瑜,被老闆指派:「妳去了解看看。」只因為她的英文還行。

沒有法務顧問背景,也沒準備好,鄭文瑜沒有退縮,她告訴自己:「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有幾次機會跟美國政府打交道,這是一種學習。」於是她勇敢說「好」,成為公司對外聯絡人、稽核窗口與法律協調者,一肩扛起全案。

當時的鄭文瑜剛開始在太極門練功兩年,她回憶起那段時期雖然工作壓力極大,但每次打坐以後,心就會安定下來,面對原本複雜難解的問題,她比較能看清問題的本質與邏輯。「師父常說要勇敢面對、凡事往好處想,這幫助我在混亂的思緒中轉念,不會被情緒帶著走。」

稽核準備的過程非常艱難。從原料來源、業務占比、生產流程與出貨紀錄,每筆資料都必須有相對應的單據與報表佐證,累積起來高達五萬筆以上。最關鍵的一天,美方人員來台實地稽核,不按原定程序提問,而是現場隨機抽查,要求立刻提供過去數年的生產與出貨紀錄。鄭文瑜靠練功所養成的靜心能力,從容平穩地提交事前準備好的資料,一一拆解問題,成功完成專案任務。最後,公司順利進入美方第一波豁免名單,聲譽也因此提升,甚至意外接獲一筆歐洲大單。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寫出一份讓美國政府看得懂的報告,還能當場與他們對談。」鄭文瑜回憶起那一次的經驗,讓她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幾年後,她在面試外商職位時,以這段經歷為例,獲得高度肯定,順利轉職。
 
在這高速變動的局勢中,所謂「危機」不再只是突如其來的事件,更是每天與你我並肩而行的壓力來源。「有些危機,你永遠不會準備好,但你選擇面對,就已經贏一半,然後要付出十分的努力,危機就會變成轉機。」她說,在太極門的練功經驗,不只讓她學會穩定情緒,更培養了關鍵時刻的定力與思考力。面對挑戰,她用的是專業、是韌性,更是太極門師父傳授的心法與智慧。

不確定時代的穩定力量:內在的修煉與平靜

這場前所未見的世紀大變局,正不斷改寫著職場的遊戲規則。然而,幾位一線主管的經驗分享指向一個核心概念:面對焦慮與壓力,人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資訊或更快的速度,而是向內探尋。當心能靜下來、定下來,才能看清問題的本質,做出清晰的決策,並在看似無解的困境中,找到突破的微光。在這個時代,真正的強大,來自於內在的平靜與智慧。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