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突破 國研院開發試藥替身「阿凡達鼠」

癌症為國人死因之首,癌症的成因複雜,遺傳基因、免疫能力、藥歷程也不盡相同,相同的藥物,用在相同癌症的不同病患身上,亦有天差地遠的療效。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指出,國研院和成功大學攜手合作,利用「高度免疫不全小鼠」研發出藥物測試替身「阿凡達鼠」。

國研院指出,目前醫學上有兩種藥物測試系統,一種是在培養皿培養癌細胞,另一種是將癌細胞移植到實驗小鼠身上。前者易發生遺傳變異,後者的實驗小鼠會排斥人類癌細胞。而「阿凡達鼠」即「高度免疫不全小鼠」,能提高腫瘤接種成功率。

負責「阿凡達鼠」的專案經理王瑞鈴表示,一個藥物測試需1~2年的時間,如測試3種藥物,將要3~6年時間不等。但利用「阿凡達鼠」一次就能測試3~5種以上的藥物,也只要1~2年的時間。將病患的腫瘤移植到「阿凡達鼠」身上,既不會排斥人類組織,藥物反應和病患一致性又高達90%,病患無需再親自測試標靶藥物。

王瑞鈴指出,「阿凡達鼠」雖然可替代病患進行藥物測試,但仍需要一段試藥時間。如果能大量收集、保存多名癌症病患腫瘤檢體,來進行比對分析,就有機會於短時間內找到適合病患的藥物。

全台第一個「源自病患的腫瘤庫」是由國研院動物中心與成功大學合作建立,目前已經收集超過120個腫瘤檢體,期盼未來可直接給病人精準給藥,除免試藥的風險,開啟了癌症藥物個人化世代。

王瑞鈴指出,癌症標靶藥物平均一個月要新台幣15萬,那較新的抗體免疫療法,平均一個月的費用就要2、30萬。如果醫生可以精準的給藥,或是用「阿凡達鼠」一次能測試多種藥物,就可以省去金錢及一、兩年的測試時間。王瑞鈴也提到,現在有自己的「阿凡達鼠」,就不需像過去得從國外引進一對使用限制多且要價達20萬元的「阿凡達鼠」。

據了解,已連續36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每天有131人死於癌症。我們自行研發的「阿凡達鼠」,今年底開始廣泛應用,讓癌症病患的治療,更精準快速!成功大學醫師王德華也表示,資料庫建立之後,會是一個很大的研發新藥武器。【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