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科學家近日公布一項引人注目的發現——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刺圈龍」(Spicomellus),外型酷似披著尖刺的「活體刺蝟」,被譽為史上最奇特的恐龍之一。
這種恐龍約生存於1億6千萬年前,化石最初在北非摩洛哥被挖掘出土。研究指出,它隸屬於甲龍類,但與其他常見的重裝甲恐龍不同,其身體佈滿直接連接骨骼的刺狀結構,而非透過皮膚或鱗片附著,這種特殊的防禦機制在恐龍演化史中極為罕見。
根據劍橋大學與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團隊分析,「刺圈龍」的體長推測在2至3公尺之間,行動緩慢,主要以植物為食。科學家認為,這些刺不僅能抵禦掠食者,也可能在族群互動或展示中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目前已知最早在非洲大陸發現的甲龍類恐龍化石,改寫了過去認為該類群僅分布於北半球的認知。研究團隊強調,「刺圈龍」的獨特形態顯示恐龍演化比想像中更為多樣,且可能存在尚未被揭開的防禦策略。
學者們表示,隨著更多化石的出土與技術進步,未來或能更深入了解這種「刺蝟恐龍」在侏羅紀生態系中的角色,也將為恐龍多樣性與演化歷程提供全新線索。【記者 張惠津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