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馬西莫·英特羅維吉
作者介紹
馬西莫·英特羅維吉(Massimo Introvigne),1955年6月14日生於羅馬,義大利社會學家。他創立了新興宗教研究中心(CESNUR)並擔任主任,該研究中心為研究新興宗教團體的學者提供了一個國際網絡平台。英特羅維吉教授在社會宗教學領域著有大約70本書及100多篇論文,也是《義大利宗教百科全書》的主要作者。與此同時,他是《跨學科宗教研究期刊》編輯委員會成員之一,也是加州大學出版社《新宗教》雜誌的董事會成員。2011年1月5日至12月31日,他曾任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打擊種族主義、仇外心理以及歧視(尤其關注對基督教等宗教團體成員的歧視)的代表」。2012年,他出任宗教自由觀察站主席,該組織是意大利外交部為了監督全世界宗教自由問題而創立的。
聯合國設立的「了解嚴重侵犯人權行為真相權利及維護受害者尊嚴國際日」,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思考兩則源自西元一世紀一位羅馬官員的成語。第一則是「彼拉多式」(Pilate-like),法文語意更生動,為 “pilatesque”,義大利文則為 “pilatesco”;第二則是「洗手不管」(washing one’s hands of),意指推卸責任。
這兩則成語皆源自本丟·彼拉多的態度。他是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總督,在耶穌受難時擁有生殺大權。根據《馬太福音》,當彼拉多被要求決定是否釋放或處決耶穌時,他將決定權交給聚集在他官邸前的民眾。群眾在猶太領袖的煽動下,喊著要將耶穌釘十字架。彼拉多的妻子警告他不要誤判一位無辜者。他軟弱地試圖說服群眾,隨後,正如《馬太福音》所記載的:「彼拉多見無濟於事,反而更激起騷動,於是當著群眾的面取水洗手,說道:「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擔吧!」
而在《約翰福音》中,耶穌對彼拉多說:「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就是要為真理做見證。」彼拉多卻回答:「真理是什麼?」
「彼拉多式的態度」與「洗手不管」這兩則成語,便是出自這段歷史。這樣的人對真理漠不關心,對於因堅持真理而遭受迫害之人的苦難「洗手不管」。
這種態度和大多數台灣稅務官員與政治人物在處理太極門案時的作為高度相似。太極門多次向他們說明,此一修行團體未曾犯下任何罪行或逃漏稅,台灣最高法院也已裁定此事。來自國際學者、人權組織、甚至遞交至聯合國的文件也一再重申這個事實,但台灣官員仍選擇無視事實,維持採取一種法文所說的 “attitude pilatesque”(彼拉多式的態度)—正如彼拉多對耶穌所說的話:「真理是什麼?」對這些台灣的官員與政治人物而言,「真理」是符合對他們仕途、舒適、獎金有利的東西,是迎合一位屢次違法的檢察官的要求,是迎合媒體對聳動報導的渴望,無論內容多麼惡意抹黑、顛倒是非。他們對太極門師父與弟子們的痛苦漠不關心,對真相與苦難「洗手不管」,繼續維持一樁捏造的案件。
然而,或許仍有希望。早期基督徒,尤其是中世紀的基督徒,儘管曾遭羅馬帝國迫害,仍敬重羅馬的法律體系與秩序。最終,中世紀的基督教以及今日所稱的歐洲/西方文明,融合了希臘哲學、羅馬法律、猶太與基督信仰精神,再加上盎格魯-日耳曼的社群意識,形塑了當代文明的基礎。
這些基督徒無法相信,彼拉多—這位羅馬合法權威的代表—是徹底邪惡的。基督徒將某些經文稱為「次經」,並不意味著它們是虛假的,其中一些可能包含透過口耳相傳保留下來的古老傳統。簡而言之,「次經」福音書及其他文獻,指的是那些未被選入正式經典的經書,也就是未被早期教會承認為正式且受神啟示的經文。
許多「次經」都涉及彼拉多。雖然有些將他描繪為負面人物,但最廣泛流傳的版本宣稱,當士兵如實地向彼拉多報告耶穌復活的消息後,他改變了對真理的態度,並皈依基督。其中最動人的次經之一,是《彼拉多的交付》(Paradosis Pilati)。現存最早的手稿來自12世紀,但學者普遍認為原作可能早至西元4世紀。
在該文本中,羅馬皇帝提庇留聽聞許多關於耶穌的報告,並相信耶穌是無辜的,處決他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歷史上並無證據支持此說)。因此,他傳召彼拉多前往羅馬受審,此時彼拉多與其妻皆已皈依基督信仰。提庇留聽完彼拉多的陳述後,將責任歸咎於猶太領袖,並下令摧毀耶路撒冷(歷史上耶路撒冷的毀滅確實發生,但發生在提庇留去世三十多年後)。然而,提庇留仍認為彼拉多難辭其咎,遂下令將其斬首。
當彼拉多遭處決時,天上傳來聲音預言:萬國將尊崇彼拉多,因他促成了有關耶穌的預言得以實現。這個聲音還預言,當耶穌在末日再臨之時,彼拉多將與他同在,並成為最後審判的見證人。彼拉多被斬首後,一位天使將他的頭帶往天國。他的妻子見此神蹟,喜極而終,兩人遺體被合葬於羅馬。
沒有人認為《彼拉多的交付》具有歷史真實性,但重點不在於歷史,而在於其所傳達的強大改變力量。在耶穌受難時,彼拉多雖曾與真理相遇,卻未能認清。但這短暫一瞥,最終在他與其妻的心中萌芽,使彼拉多在生命的盡頭成為為真理見證之人。
真理本身如此強大,以至於所有人都能被其感化,即便是那位象徵推卸責任與「彼拉多式」態度的同名人物。在這個值得省思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祈願:太極門弟子的苦難,以及來自全球無數學者與人權捍衛者的見證,能觸動台灣某些人的內心,讓真理之光照亮太極門案。
原文連結:
https://bitterwinter.org/the-handing-over-of-pilate-and-some-pilate-like-attitudes-in-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