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總統16日出席行政院第12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這是政府與科技界4年一度的重要盛會,來自產、官、學、研各界的專家一起參與,凝聚對未來國家科技發展計畫的共識
總統致詞時表示,科技創新可以協助區域均衡發展,行政院經發會上週四通過「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除發展臺灣各區域特色產業,也將在各縣市推動軌道、公路、醫療、文化、觀光、居住等重要建設,未來將推動140項的重要建設,其中有100多項建設已經在進行,期盼打造更均衡、更有韌性的臺灣,強化各個區域的生活治理與連結。
總統說,8年前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當時政府剛開始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成為驅動臺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的核心;4年前召開會議時,「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方案已經是政府的重要施政方向,當時結論是將致力實現創新、包容、永續的2030願景。現在面對人工智慧快速崛起、數位和淨零轉型、以及地緣政治變化種種的挑戰,必須站穩「5+2產業創新」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基礎,因應地緣政治變化,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提升臺灣的產業實力。
這次會議主題充分展現出政府的目標,也就是「智慧創新、民主包容、打造均衡臺灣」,因應AI時代的來臨,要從科技、民主、人權等各面向著手,帶領產業和社會轉型。明年中央政府總體的科技預算編列1965億元,比今年增加77億元,表示政府對科技產業的重視。
今年臺灣在科技發展上取得亮眼的成果,根據「IMD世界數位競爭力」的評比,臺灣「每千人研發能力」是全球排名第二,在「研發總支出GDP占比」、「高科技出口GDP占比」及「學生在數學教育評估上的表現」也都位居全球第三名。
賴總統指出,臺灣有能力、有技術、有人才,要持續創造豐碩科技成果,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是集思廣益重要平台,將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執行依據,科技的創新可以協助區域的均衡發展,並且落實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結合,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讓國人有更好的生活,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