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0

德國看守協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今(20)日於第29屆氣候峰會(COP29)中公布最新排名,台灣排名第60名,比去年進步一名,但仍居末段班。該指標顯示,台灣在氣候政策方面退步最多,從去年24名跌至今年39名,指台灣缺乏淘汰化石燃料的轉型計畫。
CCPI由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歐洲氣候行動網絡(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共同評比,評比範圍涵蓋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指標涵蓋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能源使用、氣候政策共四大面向,今於COP29會場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一期指標。
評比中佔比最重的溫室氣體排放,台灣因人均排放高,成績不理想。對此,環境部今天舉行臨時記者會,指出CCPI評比方法有爭議,例如印度溫室氣體排放一直高居全球,卻在此評比高居第10名,明顯不合理,外界不宜直接引用,評斷台灣減碳努力。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指出,該評比在設計機制上有盲點,包含人均排放目標訂定不合理,加拿大和台灣的人均排放量相當,卻要求台灣須負擔比加拿大高的人均排放目標,在這樣的評比機制之下,我國歷年都難獲得很好的成績。
另外,在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的報告中,台灣在210國排第44,環境部認為台灣雖非減碳前段班,但國際上排名絕非後段班。
環境部部長彭啟明表示,邁向淨零排放對全球是嚴峻的挑戰,台灣身為國際社會一員,自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通過後,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入法,今年已完成碳費相關子法及費率,明年正式上路,預計今年底提出國家兩年期透明度報告,接軌國際。【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