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委會11日邀請專家學者及產業代表召開「研商蛋雞產業精進措施專家會議」,經專家檢視硬體及防疫仍待強化,經充分討論後凝聚具體相關建言,包括精進禽流感防治工作、禽舍重建補助常態化、強化蛋雞場生產管理、漸進擴大推動雞蛋洗選、3年內完成規劃養雞場雞糞具體配套、建立蛋品冷鏈滾動倉儲、協調地方政府自治條例鬆綁簡化禽舍升級行政程序、建立公開透明化資訊平台等輔導策略。主委陳吉仲表示,蛋雞業再不改革,雞蛋專案進口恐變常態,後續農委會將據以作為研擬具體施政及輔導措施,以加速產業轉型及穩定雞蛋產銷秩序。
國產雞蛋每日生產量為11萬1500箱(每箱200顆),跟每日需求量12萬箱,還差170萬顆,農委會3月份專案進口雞蛋約605萬顆,預計4月及5月分別進口3000萬顆及7000萬顆,但民眾仍感到「缺蛋」。陳吉仲指出,長期這樣下去,專案進口雞蛋補充缺口變成常態化,國內蛋雞產業就會遭受影響;因此蛋雞產業升級與提升雞蛋衛生為當務之急,此次會議與會者普遍認為,國內這次缺蛋顯示氣候變遷加劇,傳統產業未革新軟硬體、禽流感防治等都有待加強。
關於「漸進擴大推動雞蛋洗選」及相關配套,目前約半數國產雞蛋為洗選雞蛋,農委會未來將早餐店、餐飲業、烘培業等業務通路用蛋,公告納入洗選管理,逐步朝向100%洗選,以杜絕病菌傳播。並研議採納學者建議,補助小農共組合作社自設洗選場,輔導蛋商與蛋農契約生產、蛋雞場統進統出與批次生產模式、配合建立雞蛋分級計價制度及雞蛋載具現代化工作,加速產業結構性調整及升級。
關於「強化蛋雞場生產管理」,檢討現行蛋雞場(包括蛋種雞、蛋中雞及蛋雞) 生產模式,農委會提出蛋種雞增養,增加蛋雛雞供應,並研擬推動蛋中雞政策性禽流感保險,以保障蛋中雞業者代養之權益。
關於「建立蛋品冷鏈滾動倉儲」,規劃配合冷鏈計畫建立常態性蛋品滾動式倉儲,避免入冬後出現雞蛋供應缺口,預計要確保1個月安全庫存量,建立最高5000萬顆、約25萬箱的倉儲量,以因應每年1到5月的供應量穩定,強化國內蛋品庫存與調度能力,保障蛋農收益與消費者權益。
關於「精進禽流感防治工作」,包括蛋箱及人車進出的消毒都要落實到位,若有確診雞隻回溯雞場沒通報就要處罰,最重是撲殺不給予補償。
關於「禽舍重建補助常態化」,目前國內蛋雞場生產禽舍老舊,且以開放式雞舍占80%以上,生產易受極端氣候與疫病影響,農委會於疫情後即推動3年期(截至2024年)禽舍改建計畫,提升產業韌性。另據農委會統計,今年4月起開放遞件申請改建補助,回報有意願申請補助的有15場,包含宜蘭、屏東、彰化、雲林、嘉義等地。
關於「3年內完成規劃養雞場雞糞具體配套」,陳吉仲指出,約計200多萬公噸,其中部分已落實循環再利用,要導入讓化肥廠以有機資材收購。
關於「協調地方政府自治條例鬆綁簡化禽舍升級行政程序」,為讓傳統開放式禽舍改建政策推動順利,將跟地方政府商談簡化申請程序。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說,期冀新設畜牧場才須跟公設距離500公尺、跟住家距離300公尺,而原地改建不擴建者不受此限。
最後則是「建立公開透明化資訊平台」,讓產銷資訊平台之資訊將更透明。【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