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土水創作能量與熱量100年後再次復活了!國美館籌備已久的「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於25日開幕,展至7月9日。這是過去將近100年以來臺灣近代雕塑第一人黃土水最盛大的個展,展出藝術家37件經典作品及重要文獻資料。策展人國美館資深研究員薛燕玲,透過作品與史料呈現黃土水短暫卻璀璨一生的創作心血。
國美館長廖仁義指出,這次展覽共展出37件作品,佔了黃土水短暫一生創作的二分之一,過去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黃土水展覽,展出29件作品;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22件,能夠持續增加實屬難得。希望未來讓更多散落在各地的黃土水作品有一天能夠再相聚,「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需要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
國美館表示,黃土水汲取臺灣土壤、自由水氣的豐沛養分,刻苦茁壯,無時無刻懷抱著熱愛土地的情懷,以他短暫的創作生命,竭盡才華,散發璀璨光芒。從他過世至今,日治時期只有1931年遺作展,戰後時期只有1989年與1995年史博館與高美館分別舉辦個展。黃土水的榮耀與悲傷,年代已經久遠,記憶已經模糊,國美館期待藉由這個展覽,重新展現黃土水一生的奮鬥身影及其刻劃的時代印記,既彰顯他藝術生命的不朽,也見證臺灣這塊土地的自由與美麗。
黃土水(1895-1930)生長於日治時期的臺灣,畢業於總督府國語學校,而後獲得保送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雕刻科木雕部,直到研究科畢業,他是第一位進入東京美校的臺灣人,也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官辦展覽「帝國展覽會」的臺灣藝術家,從1920年到1923年連續4屆入選「帝展」。為了能夠繼續在日本社會爭取臺灣社會的尊嚴,他嘔心瀝血創作,積極追求藝術成就,他的奮鬥感動了當時的臺灣社會,許多政商高層慷慨解囊贊助他,請他雕塑人像,收藏小件動物雕塑,這個歷史說明了臺灣社會不分政經地位對於藝術家的支持。
黃土水生命最後幾年廢寢忘食致力於創作〈水牛群像〉,企圖再次問鼎帝展,可惜於1930年12月21日因腹膜炎病逝,成為最後遺作。短暫36載人生,黃土水卻為臺灣留下無數不朽的經典作品,成為臺灣藝術史的巨擘,既奠定臺灣近代雕塑走向現代雕塑的基礎,也為臺灣美術史開啟了後代可以追隨前進的道路。有關本展相關訊息歡迎至官網查詢(http://www.ntmofa.gov.tw)。【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