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首次舉辦臺灣特集「與災難共存」

文化部與駐日本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為促進臺日紀錄片電影文化交流,今年與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合作以「與災難共存」(Living with Disaster)為題,首度邀請臺灣紀錄片以「臺灣特集」模式,在影展期間同步選映7部探討天災議題的臺灣紀錄片。

這7部影片主題從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到2009年的莫拉克八八風災等,討論導演們如何透過鏡頭,記錄臺灣人從災難中重振、療癒、再起,並學習與災難共存的奮鬥軌跡。此外「台新藝術大獎」得主蘇育賢導演的《工寮》及許慧如導演的《臨時工》,從943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亞洲千波萬波」競賽單元,將角逐該單元最高榮譽「小川紳介獎」。

颱風哈吉貝12日重創日本,讓多個地區深陷水災之計,正於山形市舉行的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剛好與台灣合作以「與災難共存」為主題,舉辦臺日災害紀錄片對話,尤具特別意義。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係亞洲最具聲望的紀錄片殿堂,每兩年舉辦一次,已成為國際知名紀錄片的盛會。該展自2011年開創「Cinema with Us」常設單元,聚焦在當年311福島後之相關紀錄片,並成立311紀錄片資料庫,提供世界觀眾透過紀錄片省思災難。

此次與山形影展第四度合作,由國家電影中心支援,今年的臺灣紀錄片導演及作品,包括黃淑梅《寶島曼波》、《給親愛的孩子》、《回家》;許慧如《大水之後─關於家的12個短篇》、《鄉關何處》;蔡一峰《無聲的呼喚》;馬躍.比吼《Kanakanavu的守候》等7部作品,與5部日本作品進行交流對話。

由於臺灣與日本皆有大片國土處於地震帶,地震與颱風是日本跟臺灣兩地,在地形與極端氣候下,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這是影展開創「Cinema with Us」常設單元後首次加入國際作品,臺日導演就災後重建的拍攝經驗交流,以臺日災害紀錄片為主題串聯臺日的文化共同記憶,意義非凡。【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