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官裁定可求償 批臉書隱私觀點「錯得離譜」

美國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因讓劍橋分析等第3方團體取得用戶個資,遭全美用戶提出集體訴訟索賠,美國聯邦法官9日裁決,下令臉書公司必須面對全國尋求損害賠償的大部份訴訟案,並稱臉書對隱私權的觀點是「錯得離譜」。

路透社報導,舊金山聯邦地區法官查布里亞(Vince Chhabria)表示,用戶可以試著在「廣泛」基礎上,依照不同的聯邦法和州法,要求臉書對於讓應用程式開發者和企業夥伴在未經同意下,取得臉書用戶的個人資料負起責任。

查布里亞在裁決書上寫道,臉書提出的反駁主張,充斥著對社群媒體用戶對其個人資訊和互動,預期可以保留隱私程度的假設,臉書這樣的觀點是「錯得離譜」。

他也拒絕臉書所主張:用戶在臉書上與朋友所分享的資訊,並沒有遭受「實體」傷害,也沒有法律上的隱私利益。

查布里亞批評臉書將隱私權視為「全有或全無(all-or-nothing)」的論點,以為即便只是在「有限的」情況下分享個資,也代表使用者放棄隱私,但這樣的論點是錯誤的,因為與社群媒體好友分享資料,不一定即表示自願喪失個人隱私權益。

查布里亞還表示,根據各種聯邦和州法律,用戶可以試圖讓臉書承擔責任,原因是該公司允許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和業務合作夥伴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收集他們的個人數據。

臉書發言人表示,臉書認為保護民眾的個資與隱私「極為重要」,但相信公司作法符合公開揭露的資訊,目前「不支持任何法律索賠」。

兩位原告律師魏佛(Lesley Weaver)與路以瑟(Derek Loeser)在一份共同聲明中表示,他們對法官的裁決感到欣慰,「尤其樂見法庭尊重臉書用戶的隱私權」。

該訴訟涉及一系列跟臉書有關的數據隱私問題,包括2015年臉書讓英國政治顧問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得以取得約8700萬名臉書用戶個資,這起事件直到2018年3月才曝光。

用戶在長達414頁的訴狀中表示,臉書讓他們誤以為可以控制自己的個資,實際上卻讓民宿業者Airbnb、叫車服務公司Lyft和影音串流服務Netflix等成千上萬的外部企業取得用戶資料。【記者 李彣同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