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18日聯合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假貨貿易量過去數年大增,占2016年全球貿易總量的3.3%,其中最主要的假貨來源地是中國和香港。
根據該報告顯示的海關查扣數據,2016年假冒商品的貿易總值為5090億美元,高於2013年的4610億美元。此外,以歐盟面臨較嚴重的假貨問題,2016年被歐盟查扣的進口假冒商品,占從非歐盟國家進口商品總量的6.8%,高於2013年的5%。
2016年被查獲的各類假冒商品中,鞋類、服裝、皮具、電子設備、手錶、醫療設備、香水、玩具、珠寶和藥品等占比最高。這些被查獲的假貨大部分來自中國和香港,其餘主要假貨來源地還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土耳其、新加坡、泰國、印度。
2016年受假冒和盜版行為影響最大的是美國,被查扣的假貨中,有24%盜用美國的品牌或專利;其餘受影響較大國家則依序是法國(17%)、義大利(15%)、瑞士(11%)和德國(9%)。
報告指出,許多仿冒品對健康與安全構成極大風險,尤其是藥品、食品、醫療器材,其對智慧財產權的侵犯,威脅到創新與經濟永續發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正在和其成員國合作,制定指導方針以協助相關部門遏制假貨增長問題。【記者 胡雯婷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