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氣象組織6日表示,2015、2016、2017和2018年已被確認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個年份,這是溫室氣體增多導致的長期氣候變化的明顯跡象。
世界氣象組織的分析顯示,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比工業化前基線(1850-1900)約高出1.0攝氏度。它是有記錄以來第四最熱年。
受強烈聖嬰現象影響的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比工業化前基線高1.2°C。2017年和2015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均比工業化前水準高1.1°C。同時,2018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1981-2010年的30年平均值約高0.38°C。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有記錄以來20個最熱年份均出現在過去22年中。無論在陸地還是海洋,過去四年的變熱程度都非同尋常。」
塔拉斯指出,溫度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極端和高影響天氣波及了許多國家和數百萬人,對2018年的經濟和生態系統造成了災難性影響;許多極端天氣事件與我們對氣候變化的預判是一致的。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溫室氣體減排和氣候適應措施應成為全球重中之重。
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指出,這些資料證實了氣候行動的緊迫性;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C之內將需要“在土地、能源、工業、建築、交通和城市等方面進行快速而深遠的轉變”,到2030年需要將全球人為的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0年的水準上減少約45%,到2050年左右達到淨排放為零。
古特雷斯說:「為了實現這些轉變,我們需要大大提高全球氣候行動和雄心的水準。」
今年一月份是澳洲有記錄以來最暖的月份,塔斯馬尼亞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乾燥的一月,伴有破壞性的森林火災。據其氣象局的資料,澳洲大部分地區的極端致火災天氣和火災季節長度均有長期增加。
由於氣候變化,酷烈的熱浪越來越頻繁發生。一月份南半球的極端高溫與北美部分地區的極寒形成了鮮明對比。
塔拉斯表示,美國東部的寒冷天氣肯定不能推翻氣候變化。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該地區很大一部分冰已融化。這些變化正在影響北半球北極以外地區的天氣模式。低緯地區的部分異常寒冷可能與北極地區的劇烈變化有關。在極地所發生的不會僅停留在極地,而會影響有數億人居住的低緯地區的天氣和氣候條件。【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