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4)2日在波蘭登場,目的在訂定出如何具體落實2015年《巴黎協定》的規則,但美國日前再度重申退出協定是否引發「骨牌效應」及氣候變遷抗戰資金分配爭議是否可達成共識,導致會議結果成效難以預測。
第24屆氣候峰會2日在波蘭礦業城市卡多維斯登場,會議為期兩週,近200國代表參與,目標是具體落實2015年《巴黎協定》承諾控制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在工業革命前的2℃內,和致力達成落於1.5℃之提升,各國必須商討和擬訂實施規則,包含設定減排目標、實際減排量報告以及驗證方式等,以利簽署國家遵行。但美國日前重申退出協定之立場,土耳其、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和東歐等國仍在觀望方向。
此外,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COP15)要求,2020年前,已開發國家應為開發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援助,但鑑於各國經濟狀況不一,貧窮和富裕國家就資金的分配如何達成共識也是一大挑戰。
而世界銀行3日公布,氣候變遷威脅迫在眉睫,將會提高投入在氣候行動之資金,2021到2025年間預計投入2000億美元,相較目前5年期資金高達2倍多。巴黎協定的氣候控制目標是否能落實,將俟14日閉幕揭曉。【記者 胡雯婷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