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台電將自今年7月起開始將核四廠燃料運送至國外處理,對此中華民國核能學會今(5)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是把「可用的東西不用,還要花公帑報廢」,最後還要全民負擔。該學會指出,目前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的提案已獲得近6000人士附議,呼籲台電及經濟部應盡早出面說明。
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理事長李敏指出,台電下月起要將核四廠尚未使用的燃料送至美國,但目前無法得知是暫時儲存還是拆解。根據台電初步規劃,燃料的帳面價值達81.6億元,運費為7.3億元,如果要進行拆解,還要花28億元的費用,運費與拆解費可能高達35億元,然而拆解回收鈾的預估售價僅有32.4億元,比運費與拆解花費還少;因此推估燃料外送所造成的直接損失超過84億元,他認為應交由年底公投決定。
工總副理事長林明儒也表示,站在產業界立場,當全民願意在缺電嚴重下,正視這問題,重啟又何嘗不可,就像日本在福島核災後,很多核電廠也都陸續重啟。他認為,政府不應做到這樣破釜沉舟,把核四燃料棒送出國處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呼籲政府應留給自己一條路,不要自己斷了後路。
對於擁核人士呼籲政府勿將核四燃料運送出國,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則持不同看法,指稱核四廠並不如核電包商及已退休前廠長對外宣稱,是一個已經蓋好的新科技電廠,而是一個在1995年招標,1999年動工,在業界早已是老舊的設計與技術,施工與驗收過程問題重重未解,至今尚未完工。更是全球核電業界中,工程延宕超過10多年的不良案例。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還說,核四弊案連連、品質堪憂,政府有心要處置這個錢坑,是一種停損行為,不是浪費,並批評這些都是核工利益集團不負責任的想法,將會讓台灣社會付出更大的代價。【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