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走入歷史 燃料棒將分3年運回美國原廠

封存中的核四即將要走入歷史,台電宣布於6月起將核四廠內1,744束核燃料,分3年陸續運回美國原廠「異地封存」,進行後續拆解,保留未來再利用的可能,確定不會再運回台灣。台電表示,未來燃料束全數運送回美國後,1年可望減少1億多元的資產維護管理費用。龍門電廠也將規劃轉型為綜合電力園區。

台電15日傍晚發布聲明表示,目前封存中的核四廠存放有未用的核燃料棒1774束,燃料束處理已於9日決標,由原美國燃料製造廠商全球核燃料公司(Global Nuclear Fuel─Americas, LLC)得標,將於今年6月起,陸續將核四廠燃料束運回美國,預計後年底前全運出去。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第一階段先支付5.8億元將燃料束拆解為燃料棒半成品之費用,請該公司「異地保管」,存放時間是預計到2022年為止。第二階段台電會自行或委託原廠尋找買家出售,要在2022之前找到買家,倘若屆期未成交,則委由原廠拆解提煉出鈾原料到國際市場販售。目前英國正在興建新核電廠,其反應爐型號與核四相同,成為台電的潛在買家。

工商團體對於核四處理核燃料棒則有不同看法,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建議先將綠能發電配比達到20%,確定不缺電後再談處理核四。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若要再從美國運回燃料束會增加成本,希望政府在安全前提下,重新思考使用核四的可能性。【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