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危機 洞庭湖狂砍歐美黑楊樹

80年代初中國因造紙所需,鼓勵大量種植外來種有「濕地抽水機」之稱的歐美黑楊樹,其中以湖南省洞庭湖區最甚,土壤旱化,洪水季的防汛工程也受阻,政府當局為了力挽濕地生態,政策大轉變,到去年底已砍倒300萬棵歐美黑楊樹。

歐美黑楊遍布「長江之腎」洞庭湖區的面積達39.01萬畝,其中核心濕地就占9萬多畝,加上濫用農藥,魚類數量遽減,出現樹下無草樹上無鳥的景象,生態破壞殆盡,由於此種樹需4年成樹才有經濟價值,因此大量砍伐造成植樹業者損失慘重,但業者表示,為了生態的維護,不得不配合政策執行。去年7月底以來,中央環保督察組積極實施斬樹行動,已讓洞庭湖核心區300萬棵黑楊倒下,接下來將會持續擴大砍除的範圍。 

昔日植林今日砍林,政策的大逆轉,顯示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間的拔河賽,最終仍回到原點,以拯救自然收場,如今為政者應深思此行政衝動所衍生的問題,其中包含業者慘痛代價及生態消失之教訓,值得人們好好省思一番【記者 成曉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