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材料子公司驚爆數據造假

日本共同社23日援引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聲明報導,旗下三菱電線箕島制作所、三菱伸銅若松制作所及三菱鋁材3家子公司篡改産品數據,以次充好的産品銷往航空航天、汽車制造及電力企業。

其中,三菱電線箕島制作所將未達到客戶特定要求的産品銷售給229家企業。一款O型密封圈被篡改數據的産品於2015年4月至今年9月被銷售,買家包括70家航空航天産業公司及7家汽車制造商,涉及金額294億日元。日本政府防衛裝備廳證實,一些由三菱電線箕島制作所提供給自衛隊的産品,包括橡膠密封在內的産品被安裝在自衛隊所用飛機及艦船發動機的液壓部件上,未達到防衛省要求。

三菱伸銅若松制作所則承認,篡改了黃銅片的檢驗數據,以次充好的産品於2016年10月至今年10月銷售給29家企業,涉及金額1209億日元,這些産品用於機動車零部件。

三菱材料在1990年由三菱金屬及三菱礦業重組而成,2016財年營業收入達1.3040萬億日元,純利潤283億日元,員工人數達2.5萬人。

日本企業接二連三被曝「造假」,日企帶給人的信任感遭到破壞。10月13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製鋼(神鋼)承認,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間,旗下的4家日本工廠所交付的鋁、銅產品均存在篡改材料數據等作假行為,受波及的問題產品購買方約500家。美國司法部並著手調查神戶制鋼産品在美國市場的使用情況,歐洲聯盟航空安全局也建議暫停使用這家企業的産品。

9月,日本汽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産汽車承認,在成車出廠檢驗環節中,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

2015年5月高田公司承認安全氣囊存在隱患,並同意簽訂認罪條款及支付2億美元處罰金,同時召回多家車企旗下約3200萬輛車輛的氣體發生器。2月,高田在美國法庭認罪,同意支付10億美元的處罰金;6月,申請破產保護。

2016年4月20日日本三菱汽車公司社長相川哲郎承認,該公司4款微型汽車、共62.5萬輛,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存在違規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

2016年3月15日處於經營重組期的日本東芝公司發布消息稱,公司三任社長涉嫌財務造假,稅前利潤總計虛報58億日元。【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