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0
16世紀葡萄牙人抵達澳門後,這裡形成商業城市,也成為東西方交流貿易的重要窗口,4百多年來東西方文化在此共存,形成澳門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
位於澳門舊城區的歷史街區,包含22座建築物和相鄰的廣場(前地),為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且東西方共存的建築群。因此於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見證澳門四百年來東西交融的風華。

大三巴牌坊,為澳門重要地標,為原聖保祿大教堂正面前壁之遺址,「三巴」即為葡語「聖保祿São Paulo」之譯文。原聖保祿教堂建於1583年,多次毀損,此教堂前壁於1640年完成,但1835年教堂起火,建築物僅存教堂前壁及階梯。因其造型像似中國古代之牌坊,因此當地人稱「大三巴牌坊」。

不管日夜,景點前總是人潮。

聖母誕辰主教座堂,俗稱大堂,位於澳門大堂前地,原建於1576年以前,目前規模為1850年奠基,1937年再次改建為現今風貌。整座教堂採新古典主義風格,兩旁有高聳鐘樓,遇重要節應則會響起鐘聲。葡萄牙文與中文並列的陶瓷路牌。


內部空間深廣,使人產生虔敬之心,教堂內部彩繪玻璃極具藝術特色。
盧家大屋,建於1889年,為清初商人盧華紹住宅,盧家大屋兩層三進,內有多處天井,採光通風良好,內部裝飾結合中西方文化特色。滿州窗、鑄鐵欄杆
玫瑰堂,建立於1587年,已有4百多年歷史,由於初期由木板搭建,因此被華人稱為「板樟堂」。後期進行大規模修建具17世紀風格之豪華教堂。

澳門,彈丸之地,一天便可走完所有景點,但東西文化在此融合交會再創出新面貌,值得慢走,細看,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