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律師稱5%至10%法官收賄 司法院、法務部嚴正抗議

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張靜律師25日針對陪審制度投書媒體表示,「以其在司法界、律師界超過36年的資歷與經驗,今天法官或檢察官還會收錢的大概在5%至10%之間,也許再多一些,也許再少一些。」、「過去稱昏官,現在稱恐龍的恐怕至少占司法官一半以上」、「如今揣摩民進黨上意的法官、檢察官也陸續產生,不論為那個政黨服務,都是打手司法官,都該想辦法不要讓他們的手伸入司法界。」,對於這些不實指控,法務部與司法院表達強烈抗議,請張靜律師檢具事證,依法檢舉,以昭公信。

針對張靜律師的投書媒體內容,法務部表達嚴正抗議。依據律師倫理規範24條1項規定,律師不得惡意詆譭司法人員或司法機關;對於司法人員貪污有據者,應予舉發。假藉司法改革利用媒體放話方式,詆毀檢察官,已嚴重傷害檢察體系,打擊司法形象。張律師如有事證,應向檢調廉政機關舉發,絕非以個人臆測方式,擅以數據化為指述依據,誤導社會大眾,損傷司法官同仁,不僅無助於司法改革,甚至嚴重傷害司法。

司法院表示,若只為了推動陪審制,不惜以詆毀法官的清廉、能力與審判獨立為手段,混淆視聽,絕難苟同。如果有貪污或受賄實例或實據,請張依法檢舉,必嚴辦絕不寬貸,而所指有法官揣摩上意或執政黨意違反審判獨立要求,也請舉出事證,以昭公信。

陪審制乃將被告認定有罪的門檻提高,加強檢察官舉證的壓力,可促進人權保障。對此,張靜投訴媒體的這篇文章也引起網友討論,有人質疑「宣稱有5%~10%的法官或檢察官收賄,有無依據?既為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為何不將法官或檢察官收賄的問題納入會議議題?」;也有人反問「有了陪審制之後,既有的收賄問題沒有解決,民眾又如何相信司法?」【記者 陳亦真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