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5

近年來有關稻米含砷量過高時有所聞,加上專家的研究顯示,部分的米及米製品含有過量的砷(俗稱砒霜),或許這也漸漸讓我們的身體與「砷」這樣的毒素共存。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教授馬哈爾格(Prof Andy Meharg),研究稻米及相關產品數十年,他指出從烹調米飯的方法,還是有辦法減少砷的攝取。
馬哈爾格教授受邀在英國電視節目上試驗了3種煮米飯的方法,進而比較熟米飯中砷的殘餘含量。第1種方式是用2杯水煮1杯米,直到水分都煮乾透;第2種方式是5杯水煮1杯米,待米飯煮熟後,再將剩餘的水倒出;第3種是先將1杯米以水浸隔夜,第2天將水倒掉,再以第2種方式煮飯。結果發現,以第1種方式煮飯,米飯裡的砷殘留量最多;而第2種方式煮出來的飯,砷殘留量降至43%;至於第3種方式,則可讓砷殘留量降到18%。
由於稻米普遍種植於水田中,泥土與水本身就涵蓋了自然礦物質與其他元素,因此稻米、蔬菜、魚等均含有砷,而稻米的砷含量又比其他穀物類高10至20倍,不過,通常含量微少,對人體的影響有限。
馬哈爾格教授的研究還顯示,印度香米(Basmati rice)的砷含量比其他種類的稻米低;被認為有較多營養的糙米,因為帶殼而使得砷含量較白米多。
另外,米餅或爆米花等產品的砷含量,比煮成米飯還要高,尤其是米漿中的砷含量更高。據了解,通常米漿的砷含量在英國的飲用水安全砷的標準規定屬於不合格產品,相關單位就曾建議家長不要給五歲或五歲以下幼兒使用米漿,更不要以米漿來代替奶品,並建議兒童最好是少量進食米漿與米產品。【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