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五代的中醫師江裕陽表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體內正氣充足,邪氣就無法侵入體內。外在的邪毒固然要注意防範,內在的毒素如生氣、憂慮、緊張,直接傷及五臟六腑,更值得留意紓解。目前冠狀病毒疫情緊張,不斷有變異病毒出現,在沒有發現治療病毒特效藥前,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是對抗病毒疫情的主要對策。
大家能為自己做什麼防疫措施呢?江裕陽表示,「陽光、空氣、水是生命三大要素,善用大自然的防疫保健資源,將有助於渡過疫情難關。」曬太陽可以提升身體的陽氣,尤其人體背部有許多穴道,直通五臟六腑,讓背部多曬太陽,對提升人體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一般人並未注意空氣的存在,一旦生病呼吸困難,血氧下降,須要借助呼吸器,才體會空氣的重要。為了提升空氣利用率,可以藉由練氣功,使用腹式呼吸,讓呼吸拉長,肺活量增加,不僅可穩定情緒,增高血中含氧量,自然也可提升身體的抗病能力。人體有70%是水,水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媒介,可以幫助體內排除毒素。
江裕陽說,太極門宣導的身心平衡防護罩:三不五多六絕招,強調陽光、空氣、水等天然防疫資源的重要性。三不(不生氣、不憂慮、不緊張)強調心平氣和,氣血通暢,空氣利用率才能提高;五多(多洗手、多喝溫開水、多運動、多歡喜、多防範);六絕招(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避免觸碰眼睛口鼻、做好呼吸運動提升肺活量、維持正向思考)。鼓勵多曬太陽,促進新陳代謝,維持免疫力在最佳狀況。
與病毒和平共存 不再破壞生態才是改變的關鍵
為什麼病毒會不斷變種?人類要如何改變自己適應環境呢?病理科醫師林志恭提到,病毒也是地球環境中的一部分,當病毒傳染到不同的人體、地區與國家時,為了要生存與適應環境而不斷發生突變。有些突變無關緊要,有些突變則導致關鍵性的影響;像台灣這次的疫情大爆發,就是alpha突變病毒株所致,造成的傳染力很明顯比原始病毒更快,更需要我們提防。
病毒雖然可怕,但病毒和細菌等微生物都有自己的傳播鏈。當人類因為過多的物慾,不斷地破壞大自然,造成物種滅絕、氣候變遷,也改變了傳遞鏈,導致病毒和細菌進而轉移到人類身上,反觀自照,人類也許才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病毒。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uhammad Yunus教授表示,以往人類的生活就像一部朝著毀滅高速行駛的火車,應該要感謝疫情讓世界有機會暫停,讓地球重獲生機。因此,與其要對抗病毒,不如思考如何與病毒和平共存,當我們想著要消滅病毒,更應該反省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與生活模式,而這個改變就在生活化當中,唯有反省與改過,不要再破壞生態,才是改變的關鍵。要知道病毒並非只存在一朝一夕,這次的危機或許會結束,但微生物的流行與傳染是不會消失的,未來要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友善地球環境及所有物種的生活模式,能與病毒和平共存,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