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駐法大使、現任對外關係協會理事呂慶龍:良心代表民族的素養,專業外交人員除了有良心,更重要有社會責任,廣結善緣行銷台灣。讓國家向上發展的三大必要條件:一、實力取向,從政府的國防、外交政策,到國民的世界觀、價值觀、守法程度,展現一個國家對良心的認知;二、不走悲情主義,正視務實的重要性;三、要沉得住氣,繼續努力。
前南投縣長、國家展望基金會文教董事長彭百顯:台灣政治社會長期存在社會意識形態嚴重分歧與政黨對立嚴重,除了不以國家利益、人民福祉為優先外,連帶影響臺灣經濟投資環境動盪不穩定,預算太隨意,缺乏長期投資,也不願意做深入經濟環境與效率評估,造成產業發展不均,太偏重在電子科技及「政策產業」,更形成財富分配不公的社會等,這些都和社會良心、政治良心有關。他指出目前台灣面對的問題只要有良心都能解決,並呼籲大家要良心覺醒去做良心該做的行為。
前安泰銀行金融暨市場總處長林學淵:從事銀行業近30年,銀行最重視內控防弊,但行員挪用客戶存款等弊端卻屢見不鮮,最重要是一顆良善的心,找到正直的人,企業才能永續經營。二年前有機會跟著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至奧地利,將良善的力量推展到全世界,此時此刻提倡「國際良心日」,不僅僅是口號,更衷心期盼從為政者、企業經營、家庭及個人都能正視良心的重要。
數位時代新領導人做良心的主人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良心、良知、良能是三良,其中良心最重要,沒有良心,有知識卻作惡。數位時代四大領導新思維:生產者-體驗重於產品;投資者-利他重於利己;連結者-網路重於演算;探索者-創新重於績效。數位新時代靠的是每一個人的創意與良心的選擇,透過社群快速的傳播出去,引發漣漪式的迴響,所以每一個人都是數位新時代的領導人!良心是人類的DNA,是人類進化、自然擁有的天賦,但須要推己及人,要利己、利他。
財團法人台灣傳統基金會董事長黃石城:良心是天生,是一切善的來源,是最高修養的境界也是無私的展現。現今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傳染病等,均為大自然的反撲,是人類良心被蒙蔽的惡報。他指出良心要從教育去推動,家庭教育尤其重要,父母親要做孩子的良心典範。他特別強調政府官員重要的是要有良心,從總統、部長到公務人員要用100%的良心為典範管理國家,國民才會有良心,展現能力,以智慧開創社會資源,福利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