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於1948年12月10日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並於1950年起訂定是日為「人權日」,以紀念此重要的人權起點。聯合國人權日當天於台大應力館國際會議廳舉行「2020年聯合國人權日論壇-從太極門假案檢視租稅正義、信仰自由之人權普世價值」,共有五個場次分別由前司法院大法官暨副院長城仲模、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特聘教授黃俊杰、前臺灣高等法院法官兼庭長兼任審判發言人溫耀源、求是力鼎律師事務所合署律師張振興及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兼任教授林文舟擔任主持,各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發表,由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等近30個民團合辦。現場特別同步進行新書《誰偷走了他們的青春》發表會,多位公民記者因深刻感受到人民面對國家機器的弱勢,而整理出太極門案件中的受害故事和相對應的法稅人權常識,集結成書。蔡英文總統日前「2020世界人權日典禮」上表示,「當我們能面對歷史傷痛,不再重蹈覆轍,我們就一定可以走向共同的未來」。值此發布新書《誰偷走了他們的青春》,更彰顯「人權」深刻意義。
人權為普世價值賦稅人權已成國際人權潮流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歐.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特別於人權日談話中提到,因疫情而突顯的事實是,人權具普世性,人權保護所有人。對疫情大流行的有效對策,必須立基在團結與合作上。分裂的方法、威權主義和民族主義對於對抗全球性威脅毫無意義。「人民及其權利」必須成為應對和恢復的前線與核心。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主席Dr. Rene Wadlow特別致詞表示,世界人權法發展的重大進步之一就是堅持人權在任何時候都適用於所有人。世界公民總會主要的重點在鼓勵宗教或信仰自由方面的寬容和尊重。在宗教或信仰方面的不包容現象在世界許多地方顯現。宗教緊張是國內和國際衝突中日益重要的因素。必須加緊努力促進和保護思想、良心、宗教或信仰自由的權利。他提到近年來,一項侵犯賦稅人權的新興議題剛產生。賦稅的徵收直接影響人民的財產權、生存權等基本人權,更影響到家庭的存續、兒童的成長生存、社會與經濟的穩定發展,賦稅人權已成為國際人權潮流之普世價值。歐洲人權法庭在2011年的一個判例中指出,政府不能把徵稅當作工具來迫害被貼上標籤的宗教團體。賦稅有人權,每個國家才能富強安樂。世界公民總會將本著這樣精神繼續努力。
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副主席洪道子博士致詞提到,人權是普世的價值,但自古以來,卻因為人們的貪婪與私欲,導致人權被剝奪,造成無數生命被犧牲,為了爭取人權、捍衛人性尊嚴,多少人不計代價,付出身家性命也要追求公理正義。如今尊重人權已成時代潮流、全球共識。他提到只要願意付出真心,人人都可以成為轉動世界的「良心領袖」,以愛為出發點,尊重人性的尊嚴,守護良心,實現正義、平等、自由,不因險阻而退縮,不因困難而放棄;讓人們不再因性別、種族、國別、宗教信仰等因素而使人權被剝奪。大環境惡化的速度超乎想像,人們必須以愛與良心促進基本人權的落實,好人團結一起來,好事迅速做出來,為自己、為下一代爭取更多的空間,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懷抱著信心與希望,勇敢實踐,才能扭轉氣場、創造生機,護衛地球、拯救人類,真正實現和平願景、開創希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