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港灣論壇 陳菊盼交流機會和面對挑戰

2016全球港灣城市論壇6日開幕,在高雄市展覽館舉行3天,有44個國外城市代表與會,其中巴拿馬市布蘭頓(Jose Blandon)等8位國外城市市長出席,其餘城市有副市長、首長或代表;不過5個中國城市都缺席。

高雄市長陳菊致詞時表示,高雄和所有港灣城市正面臨全球化的挑戰,希望藉由論壇聚會,交換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交通建設和港灣再造的治理經驗,共同討論港灣城市新的機會及面臨的挑戰,與世界各海港城市一同閃耀發光。陳菊指出,高雄從重工業城市不斷蛻變轉型,2014年高雄展覽館啟用後,大幅提升高雄會展軟硬體實力,截至去年從2013年404場次提升到1573場次,其中大型會展更占全台比例17.5%。

陳菊表示,港灣城市一直扮演著文明進步的角色,高雄由小漁港變為商港,而後轉型成為現代化港口,發展以煉油、化工、鋼鐵為主的重工業城市,一度躍升全球第三大貨櫃港,是台灣製造業的推動者,也因此讓高雄承擔空氣汙染、工業安全的後遺症。兩年前甚至發生嚴重的氣爆意外,現在則朝空間轉型發展,要讓工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分開,而高雄的舊港將成為郵輪港,以及以文化商業為主的亞洲新灣區,而第二港口將成工業港,周圍將發展為低汙染的「循環產業園區」。 

同時,高雄市要積極發展綠色能源產業、保護河川生態及空氣品質的改善,推動經貿發展。她引用一位外籍外交官談到過去對高雄市的印象,外交官表示40年前還未走到愛河就先聞到愛河的臭味;如今愛河已經變得乾淨、城市也轉型了,這是城市進步的象徵。

行政院長林全致詞表示,近幾年高雄努力推動轉型和國際化發展,港灣治理是多元獨特的工作,許多偉大城市都起源於良善的港灣治理,此次論壇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吸取彼此經驗,希望未來成為常態性活動,台灣定會參與支持。目前中央積極發展新南向政策,此次東南亞城市出席眾多,期盼高雄與鄰近地區共創進步繁榮,並藉由城市交流合作,強化台灣與其他城市經貿連結。[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