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再看台灣人口成長趨勢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4月5日)為民族掃墓節,或稱「清明節」。「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節日之一。習俗上每到清明時節,許多人便會回鄉祭祖掃墓,慎終追遠。依照《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放假一日。

昨天報導最近24年的新生兒總數,今天就來報導每年的死亡人數。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資料,最近24年的出生與死亡的人數如表一。

                                                                     表一

由表一可以很明顯看出來,新生兒人數會因為農曆龍年的效應而有波動,民國89年新生兒人數上衝至30萬5312人,然後逐年下降,99年降到20萬以下,只有16萬6886人。101年新生兒人數又因為龍年的效應再上衝至22萬9481人,然而人數已比89年少了25%(7萬5831人)。去年(110年)的新生兒人數只有15萬3820人,創下歷史新低,與89年相比,幾乎只剩一半。

反觀歷年的死亡人數,87年的死亡人數為12萬3180人,110年的死亡人數為18萬3732人,基本上呈現上升的趨勢。

最近12年的出生與死亡的人數如表二。

                                                                  表二

由表二可以清楚地看到最近兩個年度(109年、110年)的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亦即台灣的人口已連兩年負成長,有些媒體以「生不如死」形容此一現象。

另外還有一個社會現象值得關注,我國已於民國82年成為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07年轉為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推估將於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年長者的照顧與醫療已是社會與政府不可避免的責任。甚至某台北市議員表示,民國100年選擇環保葬(樹葬、花葬、海葬)的人數為811人,去年達到6642人,於10年間快速成長。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雖然無法避免種種考驗,但只要無愧於心,生命長短已不重要,重點是留下典範,讓後人追思。【記者 何方來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