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追追追》地震震出全世界政府的秘密 稅收流向哪裡去了呢?

 

我國超徵情況已非暫時性,而是一個常態性,更是每況愈下的嚴重,顯示出的問題即是「稅收預測機制完全失靈,政府財政管理落伍、財政紀律不佳」。

近期全球頭條新聞都圍繞在土耳其世紀大震,不僅奪走數萬人命,更奪走無以計數的身家財產,然而讓土耳其人民憤怒的卻是,徵收20多年估計達4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383億元)的「地震稅」去向不明?這場天災看似無預警,或許更是一場警訊,以天災之名揪出人禍。千億地震稅「不知花到哪?」貪腐危樓釀禍,土耳其政府至今仍無法公布這筆累計約46億美元的稅收去向,「人民繳稅給政府,但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卻看不到政府」?

值此新年之際,看著別人家的事,也得要再想想自家的事。農曆年節的全民公審節目《超徵是橫徵暴斂的代名詞》,再度挖掘出備受台灣2300萬同胞關注的稅收超徵議題的背後真相。111年稅收超徵更高達4,950億,高出預算18.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只要拿鄰近日本的預算誤差1%比對即可知道其離譜程度。更令人民無奈的是,4,950億佔110年度整體實際稅收3.2兆的15%。而執掌與其業務相關的稅捐單位與公部門人員,難道沒有行政怠惰與行政疏失的責任嗎?

依據法稅專家學者們長年觀察,連年常態性的巨額超徵,代表政府長期以來都無法準確的預估並掌握財源,其中很大的因素是刻意性短估,但令人民納悶的是,「為什麼會有短估的動機?」拆解背後原因才發現,預算就是一個工作目標,滿足預算就是達成任務,而超徵更是政績表現亮眼的一個呈現。

以量入為出的財政角度來看稅收預算短估,當中央政府原估算推動一些經濟發展或社會福利計畫時,就會因為短估的財源變少了而刪除,地方政府也會因為國稅短估,分配給地方的財源就會變少,直接影響地方政府的施政,依公債法第12條規定,每年稅收至少編列5到6趴的債務還本也會相對的變少。

何謂特別預算?依照財政理論,經常性跟恆常性的政府支出編列在總預算,以總預算規劃的財源去支應,在我國大部分是用稅收去支應,只有突發性跟臨時性的政府支出,才會編列特別預算,以舉債支應。但是我們卻發現一個真相,近年來的特別預算有常態化趨勢與現象,尤其在此次由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定案的「普發現金6,000元」議題上,順理成章地進入立院以三讀通過特別條例來進行。頭腦清楚的人民一眼即可看出,特別預算法變相助長了稅收短估的事實,更同步一舉達到讓超徵成為好政績,並營造出財政管理良好的假象!

所以我們行政團隊的治理國家的手段,是政府善用數字遊戲,減少國家的舉債,但是稅收超徵應該都是用到對人民有利的建設。而不是被官員巧立名目用沒有法源的獎金制度來自肥!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