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軌道衛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自2006年起繞著火星軌道運行,運行過程中也不時捕捉到火星地表畫面,而且也將其畫面傳回地面。日前,NASA於官網上公佈了軌道衛星上的高解析「HiRise」相機所拍攝的1千多張照片,展現了火星地表上的許多樣貌與壯麗奇觀。
據了解,NASA計劃在2018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藉由這些照片,將可以為「洞察號」找尋到最有利與最好的降落點。【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
圖1.2010年4月7日,分層基岩已經故障和傾斜,傾斜的大角度接近90度的水平可能性。
圖2.2010年10月20日,羅素隕石坑沙丘的霜凍昇華,亦或是直接從固體蒸發為氣體。
圖3.2011年7月9日,在南極附近保持的冷度,足以使一些季節性冰不僅持續,甚至逐年積累。
圖4.2011年10月5日,拉冬月谷是拉冬盆地中的一部分,可能是由於水和沉積物中的積水流入拉冬谷河道流域。
圖5.2012年2月22日,斑點極地沙丘提供了風環境與沙運動的紀錄。
圖6.2012年4月1日,火星北部的亞馬遜平原區,蛇形樣的沙塵暴。
圖7.2012年11月4日,這個環形山被命名為愛德華‧丹尼爾森,其層狀沉積物在厚度上很有規律。
圖8.2015年1月22日,火星冬末初春時的佛羅斯特火斜坡,顯示出所有朝南山坡上的霜。
圖9.2015年3月4日,茲洛火山口已發現的粘土礦物,表明了水曾經流進湖泊三角洲沉積。該隕石坑是未來「洞察號」降落的候選地點。
圖10.2015年6月3日,火星隕石坑陡峭的山坡內被沖蝕。
圖11.2016年2月10日,風能是最活躍的力量,也是塑造火星表面環境的力量之一。
圖12.2016年3月9日,蓋爾環形山南部地區是一種不尋常的質感區域,與好奇號所在蓋爾隕石坑是不一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