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報導,美中貿易戰迅速升溫且未見緩和跡象,中國政府4日限制6種重稀土金屬及稀土磁鐵出口,相關金屬幾乎完全在中國生產與精煉。因美國部分官員憂心美中升級為國安危機,甚至可能促使中國提前發動對台灣的軍事入侵計畫。總統川普政府正草擬一項行政命令,計畫在國內建立深海金屬儲備,並加快深海採礦許可與加工設施的核准程序。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此舉旨在未來若與中國爆發衝突時,能立即動用這些對綠能轉型與國防科技至關重要的戰略金屬,以確保供應鏈不中斷。
所謂深海金屬,主要來自海床的三大類礦物資源:多金屬結核(PMN)、多金屬硫化物(PMS)與富鈷鐵錳殼(CFC),富含鈷、鎳、銅與稀土等元素,這些金屬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電池、風力渦輪、太陽能設備與先進電子元件上,被視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原料。
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目前不僅聯手實施出口限制,並擴大對美軍事承包商的禁運名單,進一步升高美中科技與國防產業對抗的風險。中國海關官員不僅禁止向美國出口重稀土金屬和磁鐵,還禁止向包括日本和德國在內的任何國家出口。不過,稀土行業高管稱,到目前為止,中國不同港口對新出口許可證要求的執行情況並不一致。
紐時指出,稀土磁鐵在中國對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出口總額占比極小,暫停出貨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卻可能對美國及其他國家造成巨大衝擊。
川普首次執政的國家安全會議幕僚長葛瑞(Alexander Gray)表示,聚焦深海採礦的戰略實屬合理,畢竟北京愈來愈將深海視為「美中經濟與軍事競爭的最前線」。川普任內一直缺席國際海底採礦談判,也未批准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該條約為當前海底採礦的法律基礎。
儘管如此,川普樂觀認為他與習近平一向相處融洽,兩國關係「最終會有正面結果」。但部分分析人士警告,局勢可能早已失控。
凱投宏觀分析師伊凡斯-普瑞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指出,中國當局不斷對美方加稅作為反擊,顯示北京不急著展開談判。並表示,撤回部分關稅仍有可能,但目前難以想像重置後的美中關係。【記者 黃健雅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