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羅與太極門案件

By Marco Respinti*

作者:馬可·雷斯賓蒂*

作者介紹:

馬可·萊斯賓蒂(Marco Respinti)是《國際家庭新聞》(International Family News)的總編輯,也是意大利一名專業記者、散文家、翻譯和講師,以及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IFJ)成員。一直以來,他都在向意大利國內外多家印刷類或在線期刊雜誌投稿。他翻譯、編輯過很多著作,其中包括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S. Eliot)、羅素·柯克(Russell Kirk)、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R.R. Tolkien)、雷吉娜·佩爾努(Régine Pernoud)及古斯塔夫·蒂本(Gustave Thibon)的作品。此外,萊斯賓蒂是羅素·柯克文化復興中心(Russell Kirk Center for Cultural Renewal)的一位資深成員,該中心是美國一家無黨派、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總部設於密歇根州米科斯塔。他還是歐洲復興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Renewal)的創始人兼委員會委員,該組織是一所無黨派、非營利性的泛歐教育機構,總部在荷蘭海牙。他同時也是歐洲信仰自由聯盟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for Freedom of Belief)的委員。萊斯賓蒂現同時擔任學術出版物《新興宗教研究中心期刊》(The Journal of CESNUR)和關注中國宗教自由與人權狀況的《寒冬》雜誌主任。


新的一年已來臨,用數字計算年份引發了一些思考。2025年是21世紀的第一季度,也是西方曆法新千年的第一季。當然,西方日曆也在「西方」(無論其界限為何)之外被使用,至少作為其他地方性和傳統曆法的補充,這些曆法屬於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這樣做是為了促進各種性質的溝通和交流。

2025這個新年關於太極門案的第一次網路研討會就在這一天舉行,這一天對台灣的中華民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這個國家發生了許多美好的事物,但不幸的是,也發生了令人悲傷的太極門案。這一天被稱為司法節,紀念了對中華民國及臺灣人民的重要事實,也對臺灣民主,甚至全球民主具有重要意義。

數十年前,1943年1月11日,中華民國實現了全面法治,使司法上得以獨立,當然這指的是大陸的中華民國,但因為嚴峻的政治因素而不得不遷往台灣時,這一狀況仍得以延續。

正如我們早期在本系列的網路研討會中指出的那樣,完全的司法獨立使得一個國家成熟和擁有主權。1943年1月11日,中華民國成功消除了在19世紀和20世紀期間,大國以武力(強行逼迫中華民國)賦予某些西方國公民的法律管轄豁免權。

回來談年份和數字。2025年的開始提醒我們,正如我們在本系列網路研討會以及演講、文章和書籍中經常強調的那樣,太極門因從未犯罪(這一點臺灣各級法院反復確認)而被迫承受的苦難,已經過了驚人的28年。當提到四分之一世紀時,這更能激發人們的想像—2025年表示新世紀和新千年的開始。對於一群被證明無罪的公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記錄。然而,2025年再次提出了這個想法,這提醒我們,太極門案其實已經持續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太極門始終沒有犯下任何罪行,卻已進入其第29年的悲痛歲月。

因此,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這個新季節,很適合以每個人的宗教、信仰或良心自由的名義來開始為太極門宣傳。司法節提醒大家:八十多年前,確切的說是八十二年前,中華民國就已消除了法律上的一切差異,以及法律之下的一切不平等待遇,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然而,儘管有這個關鍵事實,82年後,中華民國的一些公民,尤其是太極門的師父和弟子,在中華民國的司法制度中仍然受到不平等對待。他們面臨的法律後果與他們無辜的身份(如許多法律法院,包括最高法院的判決所示)不相符,這對一個宣稱法治是民主支柱的國家來說是難以想像的。

其實就剩下幾個簡單的問題:面對如此赤裸裸的不公,中華民國如何安然享有並慶祝第82個司法紀念日?過去28年,中華民國一直拒絕給一群和平、守法、愛國的國民平等的法律待遇,如何能充分享有並慶祝司法節?中華民國的政治與法律體制如何能容忍其民主地位明顯下降?世界怎能假裝沒看到這個國際民主的失靈?

為了尋找答案,文學幫助了我。1919年8月6日,美國作家約翰斯頓·麥卡利(Johnston McCulley,1883-1958年)在廉價雜誌《全故事周刊》上發表了小說《卡皮斯特拉諾的詛咒》,這部小說標誌著一個令人難忘的小說人物佐羅的誕生。這是一位優雅的紳士,化身為蒙面英雄,與惡棍作鬥爭,為加州的老西班牙窮人和被壓迫的人民而戰。他的綽號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狐狸」,他敏銳、聰明、勇敢,是一位偉大的劍客,優雅、吸引人。

他的故事很容易被搬上銀幕,被改編成1920 年由美國演員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1883-1939 年)主演的著名電影《佐羅的印記》,以及由美國演員蓋伊·威廉斯(Guy Williams,1924 年)演繹的電視劇。當時,佐羅也以漫畫和動畫片的形式出現,在最近的電影中,以西班牙演員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的角色出現,2024年西班牙製作了一部全新電視劇,由西班牙演員米格爾·伯納德奧擔任主角。

著名的智利裔美國作家伊莎貝爾·阿連德在2005年的小說《佐羅:傳奇開始》中為這個人物創造了一個令人著迷的新傳記。佐羅最有趣的方面之一是他的出身以及他的後代。麥卡利的靈感來自保守派甚至反動的匈牙利裔英國作家埃瑪·奧爾奇男爵夫人(1865-1947年)的小說,她在20世紀初創造了「紅花俠」這一角色,即英國貴族變身的戴帽子復仇者。法國大革命(1789-1799年)期間,他成功渡過英吉利海峽,與法國的雅各賓黨作戰。《紅花俠》的原型是歷史上真實的天主教主角,他們在1793年至1794年間在法國西北部旺代反抗雅各賓黨,並遭到屠殺,這場屠殺被稱為「種族滅絕」。奧爾奇男爵夫人使用的模特兒/主角很可能是羅什亞克蘭伯爵亨利·杜·維吉爾(1772-1794年),他年紀輕輕就擔任旺代天主教和皇家軍隊總司令,21歲時卻戰死沙場。

但反過來,這位來自旺代的佐羅卻成為了另一位偉大的虛構英雄蝙蝠俠的原型,或者成為了想像中的哥譚市中一位百萬富翁的原型,他變成了另一位正義的黑闇騎士。這是由美國漫畫家米爾頓「比爾」芬格(1914-1974)和羅伯特「鮑勃」凱恩(1915-1998)於1939年5月的美國雜誌《偵探漫畫》上所創作的。

這裡的奇特之處在於,這些英雄的戰鬥,在歷史與虛構交織的地方,總是防禦性的,從不攻擊。他們都是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他們盡量避免使用暴力,只在絕對必要時才使用暴力並限制損害。這些真實歷史英雄的虛構對應者也避免了殺戮,因為作者的力量可以做到這一點。

即使那些應該維護正義的人背叛了正義,他們仍然堅持真正的正義,這一基本想法在佐羅的許多冒險故事中都有體現。其意義是:當法律不能服務於正義時,正義就有權不為法律服務。當然,這些故事是虛構的,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意味著:法律應該始終體現正義,否則正義就變成了法律任意決定的樣子。而且,正如太極門案在28年的歷程後,以及在2025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所充分表明的那樣:法律有時可能並不公正。

 

原文連結: Zorro and the Tai Ji Men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