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撞擊塵埃 因光合作用停擺致恐龍滅絕

6600萬年前一顆隕石撞擊進墨西哥尤加丹半島(Yucatan Peninsula)!由於撞擊後所產生的塵埃籠罩著地球長達15年之久,且致使地球變冷,4年後才有陽光透入。研究發現,撞擊後的這些塵埃,使得地球上的植物光合作用完全消失,以至於食物鏈崩潰。

據外媒報導指出,9位學者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揭開恐龍滅絕的謎團研究。主要作者、布魯塞爾的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行星科學家塞內爾(Cem Berk Senel)指出,根據撞擊地的沈積物進行史前氣候模擬,模擬研究結果顯示,撞擊後所產生的大量塵埃,使得太陽光無法穿透大氣層,進而阻礙了地表上的植物行光合作用將近兩年,而這些塵埃也滯留在大氣中長達大約15年之久。

據科學家的統計,一顆隕石撞擊地球所揚起的矽酸鹽塵埃為2兆噸,在阻礙植物行光合作用及物種滅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撞擊的塵埃大小為0.8–8.0微米(0.001公釐,mm)的矽酸鹽粒子。當時隕石在希克蘇魯伯撞出了一個深達20公里、寬180公里的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覆蓋於大氣層的塵埃雲,瞬間使得地表溫度驟降了15度左右。

該研究的共同執筆人、比利時皇家天文台的行星科學家卡拉德金(Ozgur Karatekin)表示,如果沒有這場災難,可能直到今日恐龍仍主宰著地球。【記者  張惠津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