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協百年 臺文館「百年情書特展」 即日起展出

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的100年前,文化運動就是知識分子使盡方法,向大眾傳遞一封又一封名為「啟蒙」的情書!他們是作家、畫家、音樂家、劇場人、舞蹈家,一群滿腔熱血的青年,熱烈地想要擁抱群眾。國立臺灣文學館即日起盛大推出「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以三大展區、六封情書,帶領觀眾感受這份橫亙百年的炙熱情意。

臺文館表示,有別以往文學展覽的沉重感,以嶄新、清新的主題企劃,將文協知識分子擬人化為「你」,大眾為「我」,展開一場知識分子以情書追求大眾的故事。並以六位代表性的文協人:賴和、楊逵、盧丙丁、林氏好、陳澄波、李獻璋為展區說書人。展區分為「在啟蒙的浪頭上我等你」、「我們之間竟如此近」、「起身一起回望光源的影」,分別說明1920-1940年代知識分子與大眾纏綿的關係,以及百年後逐漸沈澱遺忘的文協足跡。

展覽共展出百餘件作品,包括賴和手稿、白話字文獻、第一次展出的《蔡培火日記》等珍貴資料,在繪畫方面與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展出陳澄波、李澤藩、洪瑞麟、陳植棋作品,其中,陳英聲作品是首次公開展示;在音樂方面,由曲盤聽講文化工作室黃士豪提供日治時期民間笑話、歌仔戲、流行歌等曲目,請民眾停下腳步,聆聽唱片以78轉的速度,將滿滿情意化為音律向你靠近。

此外,這次展覽主視覺十分有趣,特別邀請去年以《親愛的房客》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鄭有傑擔任攝影及演員,化身傳遞情書的角色。展場還有播放李家驊導演拍攝的《午前的懸崖》影片,片名來自「台灣文學全集1」龍瑛宗《午前的懸崖》,象徵臺灣文學經歷兩個時局,仍是站在文化場域的懸崖邊,期待民眾以新觀點看文化協會,以及思考百年後之於臺灣的影響。【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