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長期失業嚴峻  比重直逼43%

美國3月失業狀況嚴峻,儘管美國聯邦政府推出許多龐大、不同經濟刺激計畫,但長期失業狀況就像「災難」。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截至3月底近240萬美國人失業1年以上,佔總失業人口24%;失業6個月或更長時間者,更高達400萬人,比重直衝43%,該數據已是逼近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經濟大蕭條的水平。

美國聯邦政府為因應新型肺炎疫情不得已限制公眾外出活動,據估計影響全美約有80%人口,該舉措令許多商店及食肆因而要暫停營業。報導稱2008年金融危機時,約有900萬美國人丟掉工作,但單在過去二個星期,就有1000萬美國人失業。

美國在二星期前已有約330萬人首次申請失業補助金,打破了1982年紀錄。該數字更令許多經濟學家擔心,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要比想象嚴重。

美國聯邦政府也為改善就業狀況已透過延長及提高每週失業救濟金提供收入支持。拜登也在上月份還簽署一份1.9兆美元經濟刺激計劃,更將援助延長至勞動節,並每週提供300美元州補助金。

在種種經濟措施協助下,美國3月失業率降到6%;只是即使如此,長期失業仍嚴峻,3月份還有近240萬美國人失業52週(或更長時日),佔990萬失業工人總數24%,也較去年同期增160萬人。

以失業半年以上觀察分析,3月底止超過400萬美國人失業6個月、或更長時間,佔所有失業人數的43.4%,與大蕭條後創紀錄的45.5%已相距不遠。

對此,美國勞工部前首席經濟學家希爾霍爾茲(Heidi Shierholz)形容,現時的情況令人吃驚,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且長期失業率上升了。【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