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接任台大校長的中研院院士管中閔,7日召開記者會,提出未來的治校理念,談到台大困境,他表示,變革是台大未來唯一的出路,而師生人才問題,是現階段的「重中之重」,未來將爭取國際頂大與台大合作,設立在台分校,同時改善教師與博士班學生待遇,爭取更多人才。
管中閔表示,台大教師老化問題嚴重,教師結構呈現青黃不接情況,在台大2109名專任教師當中,資淺教師比例太低,助理教授僅佔18.1%,40歲以下老師僅310人,佔15%;教授占比57%,50歲以下老師1099人、占53%,估計超過1/3老師將於10年內退休,人才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對此,管中閔表示,理論上,資深教師退休應是台大招募年輕人才的好機會,但若沒有國際競爭力,加上年金改革後,可能引發中間菁英教師的出走潮,資深教師的退休,將使台大師資結構惡化,為了解決此問題,管中閔表示,未來將透過加強企業募款取得3至5億的經費,用於提高教師與博士後研究生待遇,盼能爭取更多人才。
再者,針對目前全世界對人才的大量需求,管中閔表示,透過國際合作提高師生競爭力,因此提出「國際頂大進駐」(U School)、「亞洲創意驅動平台」(C School)與人才生根台灣(T School)三項解決方案。
在「國際頂大進駐」方面,希望台大未來能成為「連結歐美的國際學區」,將參考國際頂大在新加坡設立分校,或是與國際機構合作設立國際學院的做法,爭取國際頂大與台大合作。而「亞洲創意驅動平台」則取法美國史丹佛大學「史丹佛2025」計畫,對於未來社會與未來學習,有更多的想像與創意發揮,這部分未來將廣邀學生與校友針對「未來大學」共同發想,架構出可行的藍圖,且在一定時間內完成。
在遴選過程中,台大學生會要求新校長,針對17億校務基金,要具體承諾「重新設定投資方案」、「不投資化石燃料產業」等訴求,管中閔表示,企業有社會責任,大學也應負起社會責任,因此上任後,將不再讓台大校務基金投資高汙染、高排碳的產業,甚至高爭議的無良企業,台大校務基金也不會投資。[記者 喬若俞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