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自107年起開始推動「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連續4年將投入80億元,包括與法人合作成立20處產業菁英訓練基地,以「為學生找到未來、讓工作找到人才」為目標,創造學用合一、產學雙贏的教育系統,培養具有跨領域、符應國際產業發展脈絡的技職人才,預計執行期滿4年後,累計培育2萬名技優學生投入產業,及3600名種子教師回校持續培育學生。
潘文忠表示,這筆來自前瞻計畫的經費挹注,未來四年主要推動政策分別是:成立20處產業菁英訓練基地、建置10處類產業環境工廠、充實新課綱所需基礎教學實習設備及設施。在「成立20處產業菁英訓練基地」部分,配合國家重點創新產業,由學校與法人共同合作成立區域性技術訓練基地,基地是設在法人而不是學校內,老師帶領學生到基地使用設備,培訓師資及加強學生專業實作能力,培育專業師級技術人才。目前教育部已在106年針對行政院要推動的「5 2創新領域」,已先行推動示範點計畫,包含:前瞻鐵道機電技術人才培育、3D數位電路板設計暨智慧製造、CNC工具機切削技術、機能時尚紡織品及織物染整、印花類產線、太陽光電模組暨發電系統設置、再生能源轉換器設計製作與教學整合、分析檢測人才培育等。
而107年開始的技優計畫更加碼,從前一期的30億元增加到50億元,以充實設備,包含26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及實作評量等等。除了更新設備外,教育部也透過產學攜手、產學合作等緊密的合作關係,開辦2+2N產業精英班,例如:明新科技大學培訓現階段人力資源缺乏之積體電路封裝測試技術人才,為日二專與夜二技銜接之學習職能培訓一貫化學制、開授結合企業人才需求與就業能力之契合式實務導向課程等,使其受訓後能從事相關的技術工作,符應業界對中階人才需求。
至於在未來四年內,要「建置10處類產業環境工廠」部分,教育部將以產業實際環境為模組,具體規劃產業環境課程,提供學生可以實習實作的場域,以及區域師生技能強化與產業接軌訓練,培養具就業能力的多元技職人才,以縮短產學落差,降低產業培訓成本。【記者 喬若俞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