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6

西元1957年10月4日,距離現今整整60年,蘇聯(俄羅斯的前身,當時為蘇聯時代)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普尼克」(Sputnik),這開啟了人類進入太空時代。
時值冷戰時期,第一枚人造衛星的尺寸大概只有沙灘球的大小,雖然構造極其簡單,卻意味著太空時代的開始及美、蘇間的太空競賽。「史普尼克」衛星彰顯了蘇聯卓越的太空能力;但是,60年過去了,俄羅斯未能在此成就上持續地累積能力。
據了解,該項計劃的創始人是謝爾蓋.科羅列夫(Sergei Korolyov),以R-7火箭將「史普尼克」衛星送進軌道。如今,將太空人送進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的「聯合號」(Soyuz)太空船,就是R-7火箭的改良版。R-7火箭的主要任務是在洲際飛彈上,前3次的測試並不成功,第4次帶了假彈頭的R-7成功擊中目標,雖然火箭彈道段在飛行中崩潰,但整體而言,算是測試成功的。
1960年代,蘇聯還另外設計出商用衛星,而且是以能夠進入高層軌道的「質子」火箭(Proton)出使任務,蘇聯也因為這兩種火箭,建立起卓著的聲譽。但近幾年來,俄羅斯一連串發射失敗的紀錄,讓人質疑起俄羅斯太空產業的實力。
「史普尼克」衛星的發射,開啟了美、蘇數十年的太空對抗,美國最終將人類送上月球。美國一直期許成為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但卻被蘇聯搶先。蘇聯這個世界第一的光環並沒褪色;現在各國的航太博物館內,依舊保存著它的模型進行展示。雖是如此,俄羅斯去年在發射數量上,首度落後美國與中國大陸。【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