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政府在大刀闊斧發展綠能同時仍應以生態保育為前提,畢竟這些不可再造資源一旦破壞,再多的科技、金錢也換不回。節能固然要緊,但現有龐大用電仍需替代能源緩解,可惜現有資源尚不足支撐所需,於是3月間台電提出永安濕地北側擴廠增加燃氣機組,殊不知營建署竟採納高市府建議將永安濕地評為地方級、範圍也大幅縮減,保育政策轉彎肯定衝擊國際瀕危鳥種黑面琵鷺安危也將嚴重破壞濕地生態。
永安溼地昔稱烏樹林鹽場,此鹽灘地面積約131公頃,是南臺灣重要曬鹽場,百年前人民賴以為生,因社會型態轉變,鹽田自1985年起停曬,台鹽也將產權移轉台電,爾後雖計劃闢建灰塘為興達電廠飛灰貯存,但與鹽民補償一直未達共識閒置迄今,好在灰飛也可回收利用,讓這塊低漥潮帶且荒廢的鹽田蘊育出豐富紅樹林生態,得天獨厚的環境吸引包括黑面琵鷺等25種保育類鳥種棲息於此,更被國際鳥盟評為重要野鳥棲息地(IBA),現下暫為國家級濕地。
台電坦言供電吃緊危機持續高升,急需永安濕地為擴建新發電機組用。預計年底進入環評階段,倘若通過土地將變更為發電用地,後續將增建3~4組發電機組,估計發電量可達400萬瓩。
興達發電廠廠長楊仁和表示,中央極力推動非核家園,2025年前核三、大林、興達廠相繼有10組發電機將除役,估計將少掉600多萬瓩電力,缺電危機一觸即發,因此永安發電廠興建須趕在供電缺口出現前有所進度,更表示北茄定濕地已有160公頃加上永安濕地候鳥應該夠用。
於此,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指出,電廠興建對環境的破壞還有生態衝擊是肯定的,對於乾淨能源大眾是樂見的,但非核家園建立在犧牲生態之下無疑是捨本逐末。理事長更強調綠政府能源政策牽涉國土利用開發,與生態環保有所衝突,呼籲政府應審慎重啟評估。
環保團體也嚴正抨擊政府廢核計劃引起缺電效應,更危及國家生態及環境,為發展綠能計劃在海岸地、溼地、綠地、農地、水庫增建太陽能板及發電設備,打著綠能口號行生態毀滅之實,國土計劃有重新檢視的必要。
蔡政府綠能計劃雖有美好願景,對內需產業提升有所助益,更能朝資源永續發展。但是龐大用電量卻是不爭的事實,仍須配套方案達到供需平衡。我們肩負為下一代創造宜居環境的使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究竟能不能夠兼顧,考驗政府與全民的智慧。【記者 陳亦真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