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里長城究竟有多長?大陸國家文物局首次發佈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顯示,長城的牆壕遺存總長度為2萬1196.18公里。歷代修築的長城,分佈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其中,明長城資源保存相對完整。長城經數千年風霜洗禮至今,到底留存有多?現今保護、傳承上有何難題?對此,大陸文物局表示,當局在明年年底前,將完成長城保護總體規劃。
據陸媒報導,這次被認定是長城資源的歷史遺存總數有43721處(座/段),其中,牆體10051段、壕塹/界壕1764段、單體的建築有29510座、關、堡有2211座,至於其他遺存則為185處。報告中提到,長城分布廣,主體多是就地取材、夯土的構築,修築延續時間長。長期受到自然侵蝕風化、人類活動,以及環境變遷……等因素,保存下來的長城大多已經坍塌或是損壞,甚至還有部分已經全部消失。由於長城保護常被地方政府所忽視,加上對長城保護的重要性認知不足、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員,所以,地方修復缺少了科學方案,施工管理的品質不高,這些都會對長城本體或環境風貌造成影響。
今年以來,有著「最美野長城」之稱的遼寧綏中長城,因為修繕被抹平引而發了社會高度關注,反映出對長城保護的重要及急迫性。大陸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遼寧綏中長城保護修繕事件,確實是反映了對長城保護理念的普及不夠,以及文物保護工程管理中的缺失。
因此,大陸文物局將在2017年底完成針對長城保護總體的規劃,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以及「最小干預」之原則,並加強長城科學保護之修繕工作。對於地面的長城斷落、已坍塌或是消失的,不再大規模重建、修復;對於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部分,將設置保護性措施,價值突出的長城點段,則進行局部修復展示。
著名的長城專家同時也是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認為,想要保護長城需要深入社會公眾的心中,要讓更多社會大眾參與其中。【記者 張惠津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