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對與兩性平等的各項議題,普遍受到關注。今年2月8日到9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將慶祝第九屆國際女性科學日(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希望世界各國能夠提供更多的資源,提供女性參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matics)的STEM學科領域。全球人口中,婦女和女童占49.7%之多,但在聯合國的統計報告顯示,女性拿到科學研究的補助經費,遠低於男性,而國家級科學研究單位,女性的占比只有12%。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中,女性研究員的比例只有五分之一,約占22%。甚至在薪資與升遷的機會,女性都不如男性研究員的機會。世界的潮流不僅於尊重兩性的平等,更期待女性能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發揮關鍵性的作用來造褔世界。
女性成功參與科學研究,並有重大影響的人物,非「居禮夫人」(Marie Curie )莫屬。在居禮夫人生活的年代,國家政治不安,人民生活很苦,時代環境男女地位不平等。當時的女子很難有求學的機會,要受高等教育進入大學唸書,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居禮夫人克服了許多困難以及對女性發展的嚴格限制,奮發學習,把握接觸科學研究的機會,並樂在其中,終能嶄露她在科學領域的天份,她傑出的貢獻至今仍是絕無僅有,她的故事仍深深地激勵人們勇於追求科學夢想。她是第一位獲得兩次諾貝爾奬科學家,包括1903年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及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奬。她首先提出放射性理論,Radioactivity 是她所造的新詞。此外,她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可用於治療腫瘤。她還發現兩種新元素釙 (Po)和鐳 (Ra)。居禮夫人的天賦與努力,再次證明女性可以為科學開創一片新天地。愛因斯坦對她的評價是:「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禮夫人是唯一不被榮譽所腐蝕的人。」
借鏡居禮夫人的人生故事,我們看到21世紀的今天,聯合國倡議「國際女性科學日」的紀念日,提醒各國除了要重性別平等的議題,更是為婦女和女童爭取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發聲,鼓勵世界各國,在其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同時,可以提供友善的學習與成長機會,並用更積極與包容的態度,提供相對的資源,啟蒙女童從小就有機會探索科學領域,並在教育歷程上,能逐步培養出優秀的女性科學家。
近年來台灣社會「女力崛起」,有許多傑出女性的企業家,創造經營成功的故事,常被做為激勵人心的正向教材。愈來愈多女性因關心公共事務而投身政治,受到民眾肯定而在選舉中脫穎而出,出任縣市長、議員與立委等等,甚至在2016年,台灣史上誕生了第一位女性總統。在我們以這些傑出的台灣女性為榮之時,藉著「國際女性科學日」的到來,也讓我們呼籲國家重視STEM學科領域,大步跟上世界潮流,提供友善的學習與工作機會,培育女性科學人才。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曾說過: 「我不知道生活中是否有捷徑,但肯定有先機。」放眼世界,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位居世界之冠,全台各地都有科學工業園區,STEM學科的發展可說有先天條件的優勢,如果能受到國家的重視,在教育政策的推展,能積極發崛「科學女力」肯定可以為國家發展搶得先機,進而為世人創造無限幸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