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中的良心展望(上)

氣候變遷的議題在過去二十年中,是民眾最為關心的熱門課題之一,其已由單純的媒體爭相報導,演進為各級學校學生必修的課程。特別是為了減緩氣候變遷,所因此推展出的節能減碳行動,更已成為環境保護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顯見人類對環境保護的覺醒。

不過,由「知道」到「行動」,其間隔閡仍是相當大。許多人仍是心存僥倖,在追求經濟成長的過程中,非常排斥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重要性,也因此全球性大規模的溫室氣體減量運動一直無法順利推展,關鍵原因仍在於追求當代經濟成長凌駕於未來子孫的永續。

未來,氣候變遷趨勢不會因為人類溫室氣體減量行動遲緩而停滯,人們必須拿出真正的良心,真誠面對氣候變遷的趨勢,否則不僅過去二十年來的努力都將是白費的,未來的子孫也將陷入更糟的氣候衝擊之中。

IPCC的角色與菁英們的輕忽

科學界長期提供充分資訊,以利一般大眾與各國決策人士了解,期以最正確的科學數據爭取各界對於積極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工作的認同,這就是聯合國成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主要目的。其自1990年至今,已發表五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內容方面更因為各國積極投入相關研究工作,而至愈形豐富。

對於人類是否真正影響氣候變遷的判定,IPCC由第一次評估報告中強調:「人類活動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顯著增加,而觀測到的氣溫升高可能主要歸因於自然變率。」演進到第二次評估報告中強調:「由各種證據的平衡中,得出人類影響全球氣候是可以辨識的。」,再演進到第三次評估報告中強調:「根據新的證據,考慮到尚保留的不確定性,近50年所觀測到的增暖的大部分可能(66%-90%機率)是由於人為溫室體濃度增加所引起的。」,再演進到第四次評估報告中強調:「自20世紀中葉以來,大部分已觀測到的全球平均溫度的升高很可能(>90%機率)是由於觀測到的人為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所導致。」,然後是最新第五次評估報告中強調:「氣候變遷極有可能(95%-100%機率) 是由於人為溫室體濃度增加所引起的。」

顯然,科學界經過接近二十年的努力研究,才由初期認為自然因素很重要,轉變到目前認定氣候暖化乃起因於人為活動。既然科學家都要長期努力才能取得絕對共識,那麼我們就得接受一般大眾是需要教育,才能由不知不覺、後知後覺,進展到又知又覺。

但是,對於社會精英而言,如政府高官、企業大老、公司決策人員、各界專業人士等,長期積極於追尋最新與最正確的資訊者,這些對於國家與各級產業、經濟等未來發展影響最為重要的菁英份子,絕對是在每次IPCC報告發表之後,就已掌握到其關鍵重點。

不過,「知道」並不代表會「行動」,而若就算是會「行動」,也多半是進行「表面上的行動」,而非是「實質上的行動」。在科學界積極尋求證據,一般大眾努力學習認知,菁英決策人員則於科學資訊中尋找可茲利用以增加個人價值之處,而對於真正需要的大規模溫室氣體減量工作,則在長達二十年後的今日,仍未獲各界重視,導致無法取得實質進展,這就是全球人類目前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態度。

UNFCCC的困境與2015巴黎議定書的重要性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是於1992年5月,於紐約聯合國總部正式通過﹔於1992年6月,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地球高峰會期間,公約開放供各國簽署,共有154個國家簽署,1994年3月21日公約正式生效。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 of Parties,COP)是為公約最高權力機構,自1995於德國柏林召開第一次締約國大會(COP-1),到2014年於祕魯利馬市召開第二十次締約國大會(COP-20) ,整整二十年已經過去,每次會議都是勞師動眾,引起全球矚目,但是真正創造出什麼成效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