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開 民主運動史添新頁

歷史,永遠是站在時代浪頭上的人寫的。3月18日晚間9點,400多名學生突破警方封鎖,進入立法院議場,並迅速堆起座椅作為防禦工事,成功阻擋了3波警方驅離攻勢。當時,沒有人料到這會是一場長達3個禮拜的大規模學運暨公民運動。而隨著學生即將光榮退場,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是一場劃時代的「革命」、一頁不朽的歷史,例如中研院即搶先向學生團體表達,希望能以史料典藏的方式,將學運中所衍生出的各種藝術創作完整保存,以作為見證此次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歷史資料。

國民黨籍內政委員召委張慶忠不顧「程序正義」30秒快速「通過」服貿案,引爆了這場「太陽花學運」。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波學生抗爭,及3月30日50萬民眾走上凱道聲援,其實是有脈絡可尋的,並非突發事件。

其一是,執政黨鴨霸,在野黨無能,導致民眾對於現有代議及政黨政治高度不滿。在台灣長期執政的國民黨,一度在野,但並未深自檢討改進,而是靠著陳水扁貪腐,輕易拿回政權,其「列寧式威權政黨」的本質從未改變過。重回執政後,屢屢出現「馬意屈服黨意,黨意凌駕民意」,此次服貿爭議即是其中一例。

再者,馬英九總統本身民主和人權素養不足,「依法辦理」被無限上綱,以致於人權往往被「法治」踩在腳下。這些年來,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覺察了:威權政治假「民主法治」之名復辟。尤其在其連任後,決定「戴著鋼盔往前衝」,與民意的對立急遽升高,民眾示威抗議,一波接著一波,社會運動風起雲湧。

另外,馬政府執政的一大特色是「事前從不溝通」,不管是對黨內或黨外。此次服貿談判黑箱作業,全程保密到家,不透露任何細節,事後卻要求全民「一字不改」接受談判結果。自由貿易有人得,必有人失,後者自然而然會起來反抗。但政府事前沒有溝通,事後也只有一句「利大於弊」,如跳針般重複放送。

尤其服貿涉及到了敏感的兩岸問題,在談判的同時,對岸仍有數千顆飛彈瞄準台灣。台灣人從未感受到來自對方的善意,卻見到自家政府對「國家安全」掉以輕心,民眾當然會害怕政府屈從於對岸的「蘿蔔與棒子」。再者,ECFA的簽訂,並未如當初政府保證的台灣的經濟「ㄟ擱發」,民眾切身感受到的反倒是「悶經濟」、房價物價上漲、薪資倒退、求職不易……「兩岸關係」早已由執政「利多」轉為「利空」,而馬政府卻渾然不覺。

新一期《商業周刊》封面標題「台灣會是下一個香港嗎?」,《今周刊》也以醒目斗大的「被出賣的世代」作為封面,兩者都精準地反映了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集體焦慮與憤怒。《今周刊》所做的民調顯示,80%的年輕人深感社會不公,61%對未來絕望,足以解釋為何這幾年來走上街頭的清一色都是年輕人。「世代不正義」必須獲得妥善解決,這不是政府將「台勞輸出」美化為「壯遊」,或以「小確幸」政策就能搪塞了事的。

此次「太陽花學運」毋寧是新世代的集體反撲。既有的體制無法為他們解決問題,甚至還危及其未來,因而迫使他們起而抗爭,自尋出路。這是一場無關藍綠的世代抗爭,年輕的一代早已起身往前走,然而,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卻仍自限在藍綠的牢籠中,7號晚間政論節目中的一場激辯,相當程度反映出此一事實,當時,學生代表吳崢批評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從未違背過「馬」意,蔡正元則駁斥學生不懂立院運作,蔡正元接著不斷辯解,他若不站在藍的立場,就等於是脫黨去投了民進黨的票,結果被吳崢冷冷回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你為什麼要一直國民黨民進黨呢?!」

同時,在這場學運中,年輕的一代也以行動證明自己並非「草莓族」,學生占領立法院議場,所表現出來的動能,包括組織、規劃、創造議題、物資補給、現場管控、新科技的運用等等,無懈可擊,國際宣傳甚至打得政府無力招架,國際輿論幾乎是一面倒支持學運。他們的質素是如此優秀,表現如此亮眼,很難想像他們還只是一群孩子,尤其在面對國家暴力時,其所表現出來的抗壓性更是驚人地強韌!

太陽花學運獲得各界的力挺,例如長期投注台灣文創事業的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其夫婿台玻董事長林伯實被視為支持藍營企業家,但徐莉玲不畏懼政治壓力,淚眼力挺學生,她邊哭邊説:「如果現在連誠實出來說話都不敢,我們要交給我們的下一代,是一個這樣子不完美的制度?」、「我們大人做得不好,讓孩子們受苦了!」

頗具社會聲望的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也撰文聲援學生:「我們都認為是我們為下一代造就了一個更完美、更安定的未來,如果年輕人不爭氣、不把握,那是他們不夠努力的結果。但是,朋友,事實不是這樣的!」

大人們的自責是應該的,但為孩子們的未來擔心,卻可能是多餘的,經過了這場「太陽花學運」,年輕人已用行動證明他們有能力撐起這國家的未來,一如這場學運主題曲《島嶼天光》一段歌詞︰「天色漸漸光,已經不再驚惶,現在就是彼一工,換阮做守護恁的人」。年輕的一代已經站上了時代的浪頭,未來將由他們來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