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所苦 當效神農精神

我國以農立國,古來農民佔總人口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前後,冬去春來,即開始為今年的營生做準備,是所謂的立春日,當天主要的活動是「打春牛」,由各地方官主持,以表示重視農業。民國三十年三月十二日,當時農林部在戰時首都重慶,舉行第一次全國農林行政會議決議,訂每年立春日(國曆二月四日前後)為農民節,經行政院核定公布。如今農民成了經濟鏈中的最底層,這是社會變遷所致,如何讓人民「安和樂利」,各行各業均衡發展,則是政府最重要的功課,而改革當效神農精神。

神農氏即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袓之一,現在所稱炎黃子孫的“炎”,就是指神農氏。他教民務農,雖貴為一國之君,但和百姓一樣經常在田間勞動。在實踐中,他發明了中國最早的農具----耒耜,從而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人們敬仰他對農業作出的貢獻,所以尊稱他為神農氏。他又親嚐百草醫治黎民的病痛,而且成立交換貨物市場,互通財貨,使人們生活獲得大幅的改善,因此農民、藥商、醫生均將他奉為神明,並立廟敬祀。

據說,神農氏當時看到人民經常受到病痛的煎熬,心中憂慮不安。為了解除人們的痛苦,他跑遍山野採集各式各樣的草藥,且為了摸清草藥的特性,他嘗遍百草,因此常常中毒,最多時甚至有一天中毒七十多次的紀錄。猶記馬總統民調正高時,期勉團隊要「苦民所苦」,後來民調下滑的關鍵,在於不能「解民所苦」,無論在司法、賦稅、經濟各方面的表現,執政團隊經常拿「改革」來擋民怨,卻無實際成果向人民交代。

1月25清晨發生張德正駕駛大貨車衝撞總統府事件,北檢5度聲請羈押遭駁回,出現高等法院和北檢一再撤銷發回和抗告的罕見戲碼,創下司法紀錄。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執行長高榮志、東吳大學助理教授胡博硯、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劉靜怡等人2月3日召開「羈押張德正邁入五度五關」記者會,主張張德正無逃亡之虞,無滅證之虞,所犯又非重罪,依現行法,不符合羈押要件。且依兩公約與大法官會議解釋,重罪也不得作為羈押之唯一要件,檢察官聲請羈押,已有「不當聯結」,也違反「比例原則」。

檢察官將張德正視為「刁民」,不斷抗告,濫用權限;高院法院被質疑不敢負責,又濫用羈押制度,歪曲解釋法律,在背後下指導棋,與檢察官合演了一場「迎接馬年的司法羈押鬧劇」。在民眾眼裡,這場鬧劇的「演員」可是比得了「恐龍症」還要嚴重呢!站在人權的高度來看這齣鬧劇,難道,這是張德正「罪有應得」的嗎?俗話說:能夠當官,就要能夠察理。這齣鬧劇演得太爛!我們認為,檢察官、法官若能學學神農嘗百草的精神,多點同理心,就能治好恐龍症狀,多點良心的作為了。

據史書記載,神農氏在位的時候,人人平等、互助、友愛,身體力行地去做各種改善人民生活、造福人群的事。從各種傳說、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神農氏其實是提供炎黃子孫美好生活型態的偉大祖先。他為了供人們在勞作後娛樂,他還製造了五弦琴,這種琴可以發出像鳥叫一樣的美妙音樂,陶冶心性。炎黃子孫當知,能夠承傳數千年至今的優質文化,才是民族、國家的命脈,當今的各行各業,能夠持久的都有著他們背後的精神主軸與文化傳統。

總統馬英九1月28日晚在洛杉磯指出,在國內推動改革有時會遭遇難題,為了讓社會更安全、更祥和,也許在過程中要付出一些代價,尤其是政治代價,但為了台灣長治久安,義無反顧。今年元旦馬總統宣示以「拚經濟」為唯一目標,春節假期也結束了,各方關切的內閣人事異動,財經內閣全留任 內政、交通、衛福不動,對照他們過去的施政,不能解民所苦的首長如何讓人民安和樂利?馬總統過去的任期內「嘗百草」的滋味,還沒能覺悟嗎?但選民可不願意再等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