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賽塔號」功成身退 墜落彗星長眠

歐洲太空總署(ESA)所屬的「羅賽塔號」(Rosetta)彗星探測器,在歷經12年超過79億公里的旅程後,於格林威治時間11時19分(臺北時間9月30日19時19分)功成身退。

「羅賽塔號」在2004年於蓋亞納太空中心升空,經過十年漫長的旅途,在2014年抵達距離地球近70億公里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 」彗星,在進入彗星軌道後,安置了一個機器人在彗星表面上,不僅蒐集各式各樣的研究數據,也拍攝超過10萬張照片供科學家們解密,並且用儀器測量重力和溫度,為彗星研究開啟了新的一頁。

然而,在長時間高輻射與極端溫度的影響下,「羅賽塔號」的壽命已接近盡頭;另一方面,「羅賽塔號」是以太陽能源維生,而它正漸漸遠離太陽。科學家們在討論後,決定設定程序以自動毀滅的方式,讓「羅賽塔號」直接墜毀在彗星上。而在眾多科學家的注目下,「羅賽塔號」的無線訊號在德國拉姆城的控制中心消失的無影無蹤。

「羅賽塔號」讓科學家首次可以觀察彗星不規則不對稱的構造,而「羅賽塔號」2年的探測成果,足以讓科學家進行幾十年的研究,有得忙的呢!【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